(共55张PPT)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要求:
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背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回顾:你还记得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吗?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范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东部
东北地区
黑、 吉、辽
内蒙古东部
《我的家在东北》
E
B
A
C
H
G
L
K
J
O
P
N
F
M
D
I
Q
A-I:
河流
湖泊
J-L:
山脉
M-Q:
平原
丘陵
高原
特点:冬冷夏暖,雨热同期,年降水量300~1000mm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1、自然条件
气候: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看右图,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
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思考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
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思考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
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
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
什么启示?
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50 °N
40 °N
黑
龙
江
松 花 江
乌苏里江
嫩
江
辽 河
大 兴 安 岭
小 兴 安 岭
长 白 山
东北地区地形地貌
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地形:
高原、平原和山地,
为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高原
平原
山地
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 ,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 。
地形条件
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广泛分布黑土、
黑钙土,土层深
厚,有机质含量高
植被
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交通条件
人地比例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
松嫩平原中西部
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1、土壤肥沃
2、土地资源丰富
①耕地面积广大
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 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二倍
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②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③宜农荒地多
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东北的农业机械化
东北地区荒地的分布
3、土地开发
开发形式
进行水利建设
建立国营农场
问题:破坏了湿地和生态系统
措施:不再开垦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 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
三江平原
——我国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的生态功能:
水源地、蓄水池
丹顶鹤、天鹅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P92页活动
问题:①耕地破坏严重,主要是水蚀,风蚀和沙漠侵蚀,从而导致良田大量丧失②土地利用盐碱化问题③耕地污染严重④经营方式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
措施:①强化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管理。②加大对农业投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对耕地使用和保护的积极性。
练习题
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 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D
2、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
是( )
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
带针叶林
C、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D、土壤:黑土、黑钙土
A
3、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
“北大荒”垦荒,这说明( )
A、东北一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了
D、本区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与更新
B
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 治区北部
B、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C、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两年三熟作物的需求
D、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
5.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
境概况分布图”,填空: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
C.长白山 。
(2)写出河流的名称:
D.辽河 ,E.松花江 ,
F.黑龙江 ,G.乌苏里江 ,
H.嫩江
(3)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三江平原 ,乙松嫩平原 ,
丙辽河平原 。
H
1、农业结构:
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3、农业布局
比较完整,农林牧全面发展;以耕作业为主
二.农业结构和农业布局
3、农业布局: “寒暖农分异,湿干农牧全,
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自南向北
渔业
种植业
农、林、牧业
自东向西
分异规律:
北
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
中部松辽平原,
吉林“玉米带”
以春小麦为主
1.粮食作物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1、条件:
平原面积广阔;耕地集中连片
2、地区专业化生产
A:
B:
C:
水稻
玉米
小麦
平原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小麦、
水稻等作物
大、小兴安岭和
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等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
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
红牛等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农作物、树种、畜种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
业区
探究二:中国东北的松辽平原玉米带与同纬度上的美国
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合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下面为中国的黄金玉米带分布图A(阴影部分)和美国
玉米带分布图B(阴影部分)。
比较我国松辽平原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
③玉米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国营大农场,美国为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分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 “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而在全省现有的1.4亿亩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高达8000万亩。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措施:
1、改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2、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3、植树造林,加强坡面、沟壑的治理,
避免水土流失。
问题:黑土流失,肥力降低
材料1反映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我国东北的林区长期存在着以下现象:
森林覆盖率下降,质量下降,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严重
材料2:
思考:材料2反映林业发展中存在怎样的问题?
1、坚持以营林为主,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
主的速生丰产林;
2、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
珍贵树种的更新(红松);
3、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4、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恶化。
解决森林破坏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3:
思考:三江平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保护北大荒,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排干沼泽湿地扩大了耕地面积,短时间内增加了粮食生产,但导致生态破坏,又使农业综合效益降低
1、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湿地
解决湿地破坏问题的措施?
1、平原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思考:东北地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什么?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养畜牧业
3、山区: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活动: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当地名、特、优产品为主的,用现代农业带动传统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旧三宝
大棚内人工栽培人参
山地人参栽培大棚
新三宝
能力提升:
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分析该地区的突出优势
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
分析该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探究该区农业的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