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课件(共50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课件(共50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1 22:3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今天,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甚至生命, 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其中, 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 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中国——1964年10月16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杨振宁】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当选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2019年9月21日,杨振宁被授予求是终身成就奖。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
人,著名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
术专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
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宰割( ) 元勋( )
氢弹( ) 奠基( )
选聘( ) 妇孺皆知( )
筹划( ) 殷红( )
挚友( ) 彷徨( )zǎixūnqīnɡdiànrúpìnchóuyānzhìpánɡ huánɡ◆生难字【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词语解释【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提示内容
划分结构
新颖、醒目思考: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简单介绍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盈眶。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 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
来的历史?这一百年的历史是怎样的?被侵略和压迫
屈辱只举1898年为例
“租借”99年 “租借”25年
...... 第一部分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直到第一部分结束时才点出“邓稼先”
的名字?内容上:
任人宰割——倍感屈辱
站起来了——扬眉吐气
在读者已经有强烈的心理预期中,适时地点出“邓稼先”的名字,达到醒目有力,震撼人心的效果。
结构上:承上启下
巨大贡献——默默奉献3.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请找出文中有关介绍
邓稼先生平的语句。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第二部分4.“立即”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立即”指立刻,表明邓稼先没有停留就马上回国了,表现出他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思想。5.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6.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
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第三部分美国中国原子弹设计领导人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相当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最不引人注意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纯”、朴实(同)(同)(同)(异)(异)(异)7.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
作比较?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8.“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
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第二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第四部分9.如何理解这部分的小标题?看似两方都没有肯定,但是在阅读本段之后,可以发现:作者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
以此为小标题,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极精炼地概括了自己为朋友为祖国而骄傲自豪的情感。原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 敻不见人。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黯兮惨悴, 风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下, 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10.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 第五部分【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11.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12.“我不能走”体现了邓稼先哪些品质? 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工作极端负责、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 第六部分1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
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 忠诚纯正 朴实 没有私心 与人为善
甘于奉献 治学严谨 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4.默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是怎样评价邓稼先的?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等于是个帽子。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15.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具体介绍了邓稼先在戈壁滩率领部下搞原子弹的情形,表现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就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多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品读语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很平淡,很朴实,像老朋友面对面谈话一般。
本文语言饱含深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
本文句式很有特点。有时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灵活多变。时而庄严沉稳,时而活泼轻快。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
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
邓稼先的故事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3.饱含深情,生动感人。
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他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记叙,并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一片赤子情怀,于不经意间被感动。 这篇文章生动而真实的记录了邓稼一生的典型事例,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 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翼翼长城, 天府之国, 取多用宏, 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 万国来同, 天之娇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 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 慷慨从戎, 击楫中流, 泱泱大风, 决胜疆场, 气贯长虹 ,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根据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文,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示例: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