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的裁判规则——篮球裁判 教学设计
一、课的设计思路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标》精神为理论指导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篮球裁判法为主线,通过对裁判法的讲解、分析、演示和师生互动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自主评价、拓展延伸的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中掌握记录员的技术和技巧--在课堂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动脑又动手、合作又互动中达成学习目标和愉悦身心的效果,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初二学生最热门的选项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已基本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和基础配合;并能进行有条件的教学比赛。本课按水平五的目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篮球裁判法之记录台职责为主题进行教学,但因学生对裁判法的理解和接触较少,她们仅仅只停留在一些较模糊的认识而已。因此本课的重点是:了解裁判法、学做记录员。使大部分女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和互动,建立正确的篮球裁判法的概念;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多元评价等教学模式,并能学于至用,为进一步学习组合技术和教学比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能够在校篮球联赛中学以致用。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的篮球总体基本较好,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后,基本掌握了篮球基本技术和技能,并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一些教学比赛。但因学女生对裁判法的理解和接触较少,常常在教学比赛中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磨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如何通过动脑又动手、合作又互动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裁判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考虑的重点。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篮球裁判法,并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篮球运动。在校篮球比赛中能主动积极担任记录台工作。
2、运动技能目标:让90%的学生初步掌握裁判手势和裁判宣判的流程;让85%的学生认识记录表并学会如何运用记录表;
3、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个人自尊和自信;使他们体验到运动中合作的快乐和合理竞争的意识;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敢于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
4、社会适应目标:在合作、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为今后在学校篮球联赛中担当记录员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终身体育思 想创造条件。
五、教学重点:学会看裁判手势以及记录时的特定符号标志。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填写篮球比赛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理论讲述、现场实践操作法、直观教具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现场提问、师生互动等。
七、课前准备:
(1)课前发给每为学生裁判手势图和比赛用的记录表;
(2)教师课前做好裁判法的课件,积极收集一些有关记录台职责的资料和下载篮球赛的视频;
(3)教学设备:哨子、小黑板、多媒体课件设备、教学挂图、记录表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播放篮球比赛片段;
老师问:篮球比赛中通常场上有几名裁判?
学生很自信地答:2个!
老师:那些坐在记录台上的人是不是也是裁判?
学生:……
老师:当然是,其中的记录裁判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拿出比赛记录表让学生认识并引出课主题——篮球裁判法之记录员职责。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违例和犯规停表的手势和常见的几种犯规裁判手势。这里教师利用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犯规手势啊?指示积极踊跃地回答:“非法用手”“阻挡”“过分挥肘”“拉人”“推人”“带球撞人”技术犯规等。教师重点介绍几种场上裁判手势,如:得分、号码、犯规性质等。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并 附以图解进行教学、学生看学案、思考、互动提问,强调违例是不需要登记在记录表上的。
2、临场裁判向记录台报告所要登记犯规的程序(3个步骤):宣告犯规队员号码、宣告犯规类型、宣告罚则。
教学方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或教师示范学生判断。
3、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授记录员职责
(1)记录两队的累积分数;记录投篮和罚球得分;
(2)登记比赛开始上场的队员和所有替补队员的姓名和号码;
(3)记录队员的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次数;
(4)记录每一位教练员的技术犯规;
(5)记录每队请求暂停的次数和全队累计犯规的次数。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结合记录表讲解执行职责时的程序:
(1)在比赛开始前至少20分钟准备记录表。
(2)填写好有关记录表中的内容:两队队名(秩序册中前者为A队,后者为B队)、比赛名称、比赛编号、比赛的日期、时间和地点、主裁判员和副裁判员的姓名、两队球员的姓名(“A”队登记在上半部;“B”队登记在下半部)、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的姓名、在赛前至少10分钟,要让教练员确认他们的名单,包括队员的姓名和相应的号码,并指明比赛开始时上场的5名队员并在记录表上签字并在上场队员栏队员的号码旁边画上一个小“X”并套上圆圈。
教学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出题目,让学生现场实习赛前的登记工作;教师巡回检 查指导。
(3)教师讲授暂停的登记方法和记录犯规的符号:“P”表示队员侵人犯规(板书:P2表示此次犯规,要判给对方二次罚球)、“D”表示取消比赛资格犯规、“T”表示技术犯规,若涉及到罚球时,则在T旁写上相应罚球的次数。
(4)教师举例说明登记全队犯规次数的方法。
(5)利用黑板上画好的图表进行如何记录两队的累计分的教学。
(6)比赛结束时,记录员应做的具体工作:在下端指定的栏内填写下半时的比分和决胜期的得分、填写最后的比分、填写胜队的队名、然后记录员、计时员、30秒钟计时、副裁判员、主裁判员签名;按规则的规定分发记录表。
5、现场操作实践
教师当裁判做一些常见的或典型的动作引导学生跟教师一起做模拟记录;播放视频利用视频让学生做现场的实习记录员。这时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予以点拨,最后教师校对学生实习的成绩并予以评价。
(三)、结束部分老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了?
学生:记录员的职责,我们会当记录员了…..?
老师:想不想老师传授你们几招当记录员的小技巧啊?
学生:想!要!!
最后在教师的表扬和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的教学。
九、板书设计
1、课题——篮球裁判法之记录员职责
2、裁判员向记录台宣判登记的3个步骤:
宣告犯规队员号码、
宣告犯规类型、
宣告罚则
3、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认识记录表以及赛前的登记程序和方法
十、课外作业:??
(1)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上网和查阅有关篮球裁判规则法的书籍;??
(2)积极实习和承担学校举行的篮球联赛的记录员工作。??
十一、教学反思:??
本次室内理论课我为提供学生了一个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实物等多样教具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本课的内容;通过现场的模拟实习,学生的心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师生互动不仅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在下课时学生意犹未尽。但在成功的背后也存在了不足之处:由于理论课上得较少所以在时间上掌握得还不是很好,在课的结束部分匆忙收场;课堂上学生做模拟练习时教师的巡回指导做得还不是很到位。课堂中有个别学生表现的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敢兴趣呢?还是认为没必要学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