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15:2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已经介绍了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以及种子的萌发等植物繁殖行为,通过回顾花的繁殖的过程,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被子植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的生殖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较为容易,虽然以前没有接触过无性生殖,但对于日常中无性生殖的应用并不陌生,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比有性生殖总结出无性生殖概念,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八年级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是,八年级学生的理性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在阅读教材内容时,往往不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方法的领悟不够透彻。
八年级学生的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不够稳定和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三 教学准备
花的结构模型、PPT课件
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3、举例说明植物的无性生殖。
4、关注植物的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思考、讨论、掌握常见的植物无性生殖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六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人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狗争相吃奶,植物的开花结果,种子的萌发、细菌的分裂、橘子发霉、酵母菌的出芽以及病毒的繁殖。提问:这些都是生物的什么行为? 我们常见的桃树的生殖和马铃薯的繁殖一样吗?植物的生殖方式有那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生殖”。 学生思考回答 回顾生活中桃树和马铃薯的繁殖过程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创设情景,分析桃树和马铃薯繁殖过程的差异,引出课题。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过程及特点 我们已经学过了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大家一定还记得花的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吗?请同学们填写桃花结构图解中的空框,并思考:在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中,那些结构最重要,为什么? 雌蕊和雄蕊都具有那些结构? 受精卵是由什么细胞形成的? 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什么结构? 被子植物是怎样生殖的? 我们把类似于向日葵、玉米和桃树的繁殖过程过程称为有性生殖,那么什么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图解中的空框 雄蕊、雌蕊 雌蕊:柱头 花柱 子房雄蕊:花丝 花药 卵细胞和精子 种子的胚 新一代植物 通过开花、授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由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复习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及意义。
有性生殖的意义 1952年在辽宁普兰店的泥炭层出土的古莲子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经培育长成植株,目前中国科学院植物园里还有一株用古莲子培育的“太子莲”,每年都会绽放,已经成为一个景点。植物利用种子进行有幸生殖具有什么意义?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无性生殖 农民播种小麦、玉米时分别用小麦种子和玉米种子,种植大蒜、马铃薯时却不用大蒜、马铃薯的种子,而是分别用大蒜蒜瓣、马铃薯块茎,这种繁殖方式属于什么生殖?什么是植物的无性生殖,通过下面的活动,相信大家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观察与思考”讨论问题:这些植物是靠什么进行繁殖的?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 还有哪些植物能以类似的方式生殖? 竹利用地下茎生殖、椒草用叶生殖以及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等这些都是无性生殖,什么是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什么特点? 无性生殖 根、茎、叶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的匍匐茎节处可以长出根;莲可以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处可生出新根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成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通过资料分析和生活经验,对比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不同,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无性生殖的意义 2016年某大型公园菊展上,品种繁多的菊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观赏,同一株菊花上竟然开出了不同颜色的花,红、粉、黄、紫、白看得人眼花缭乱。人们不由得惊叹园艺师的高超技艺。这株菊花通过什么方式繁殖的?植物的无性生殖具有什么意义? 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一般较快;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生物界中的其他无性生殖方式 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的分裂生殖 酵母菌和水螅的出芽生殖 藻类、苔藓和蕨类、真菌的孢子生殖 将植物无性生殖的过程扩展至其他生殖的无性繁殖,联系整合知识。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分析讨论“想一想,议一议” 竹子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通过地下的根状茎(竹鞭)进行无性生殖。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竹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长成竹。郁郁葱葱的竹林多是通过无性生殖形成的。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竹子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的竹林。繁殖方式的交替可使竹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于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这会危机大熊猫的生存。 如何来区分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学会判断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培养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
无性生殖的应用 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等,以迅速扩大优良植物新品种的繁殖和保持遗传特性的一致性,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什么是扦插? 哪些植物能够利用扦插来繁殖?什么是嫁接? 经常用植物的那些结构进行嫁接? 嫁接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嫁接具有什么意义? 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出了教材中讲到的,你还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社会”——植物的组织培养。什么是植物的组织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优点? 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这就是扦插。人们常用扦插茎的方法来繁育甘薯、葡萄、菊、月季等新植物。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其中,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常见的有芽接和枝接 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嫁接即能保持植物的优良特性,又能加快开花结实,对植物品种的改变、经济价值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用花药培育出许多优质高产的烟草、小麦、水稻新品种,果树、花卉的快速繁殖也获得广泛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此外,采用茎尖培养还可以有效地脱去病毒,从而获得更加健康的(无病毒)植株。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增强学生的兴趣、信心。使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发言汇报 理解巩固
教学环节一般在4-6个之间;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突出重点且富有层次,要求和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难点)相互照应。也可先附上教学流程图。
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精当地突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八 作业
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旨在巩固拓展学习效果的习题、课后时间活动等
九 设计理论依据
简述本节课教学中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思想与教育教学理论应明确体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避免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
十 教学评价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单、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等。
十一 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反馈,简明扼要地总结出自己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学需要改进的内容,300-500字。
十二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