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园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华县第二小学 廖少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3-74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熟练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会用这些口诀进行口算除法,对“倍”的含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法建议:解决“倍”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己弄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的条件分别是什么。通过比较,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法建议: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一些简单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写出相应算式,提高学生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重点:1、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
学具准备:练习卡、直尺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去春天的花园里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花园)
设计意图:运用歌曲及多媒体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热闹非凡的花园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读图交流(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蜻蜓、蝴蝶、蜜蜂、小鸟、花朵
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蝴蝶有4只,蜻蜓有12只,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板书)
蜜蜂有多少只?(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然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体现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的主题图)指名完整地叙述题意。
生:蝴蝶有4只,蜻蜓有12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试。
学生试做。
学生分享做法与想法
生1:用画一画的方法,我用√表示蝴蝶,用×表示蜻蜓,第一行画了4个√,第二行画了12个×,我圈了圈就知道12里面有3个4,所以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3倍。
生2:我也是用画一画的方法,用Δ表示蝴蝶,用Ο表示蜻蜓,第一行画了4个Δ,第二行画了12个Ο,把第一行的4个Δ看作1份,第二行有了3个“4”,也就是有3份,所以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3倍。
生3:直接列式,我们前面学习过,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12÷4=3 答:____。板书)
小结。(师:通过比较,哪种方法更为简便?)对,以后,我们看见这样的问题就是用这种方法,(出示课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让学生读1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圈一圈,画一画,写出相应的算式,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解决第二个问题
出示课件。(指名完整地叙述题意)师:(我们继续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请大家读题意)
生: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蜜蜂有多少只?
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的做法与想法)
分享解答过程。(展示小朋友的作业本)
生1:小鸟有9只,我把9只圈起来看作一份,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就是画3个“9只”,所以蜜蜂是27只。
生2:小鸟有9只,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也就是有3个9只,直接用乘法计算:3×9=27(只) 答:____。(板书)
小结:(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都为各组点赞,同学们也讲得很精彩,其实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理解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让学生读一遍)。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体验问题的不同要素与结构,所用的解决方法也不同的知识形成过程。
加深理解“倍”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是有关“倍”的问题,那什么是“2倍”?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出示课件)
生1:我第1行画4个Δ,圈成1份,第二行画8个Ο,每4个Ο圈成1份,共有2份,所以Ο是Δ的2倍。
生2:我的铅笔数是小明的2倍,就是把小明的铅笔看成1份,我有这样的2份。
生3:窗户的数量是门的2倍。
生4:……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倍的问题与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巩固练习
师:春天的景色这样美丽,会唱歌的小黄鹂也飞来说。大屏幕出示小黄鹂鸟及画外音)。同学们真聪明,我也带来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都做对了,我会带你们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玩,小朋友愿意试试吗?
练一练第1题。
(出示课件)笑脸的个数是哭脸的2倍,请你画出笑脸。
有 个 , =( )
师问:为什么要用乘法?
生答:因为有4个哭脸,笑脸是哭脸的2倍,就是求2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第2题。(读图后独立完成)
师问:(1)题和(2)题有什么区别?
生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第3题
师: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生:铅笔盒的价钱是转笔刀的3倍。
生2:铅笔盒的价钱是橡皮擦的2倍。
生3:订书机的价钱是铅笔盒的2倍。
第4题
(学生处方完成)估一估,量一量,再算一算。
红绳:
黄绳:
10÷2=5 答: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5倍
分别量出长度,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对比,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倍的理解。
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生2:我学会了用图表示几倍了。
生3:我学会了看图提问题,会列算式。
生4:我明白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生5:我明白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同学们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真不简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
板书设计:
花园
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12÷4=3 答:____。
蜜蜂有多少只? 3×9=27(只) 答:____。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但教学中自己也缺少教学机智,学生在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时不能很好地回答上来,这令我始料不及,出现了尴尬,还没有及时解决中差生的疏导,今后该注意此问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