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式 方 程(二)
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的第4节,这是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只要求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在引导学生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时,要注意体现这种转化的思想.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如何寻找最简公分母,熟悉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了解一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并理解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从而能通过观察类比的方法,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理解解题步骤的根据.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类比的方法、讨论的形式,学生比较熟悉,能在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已经感受到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本节课安排《分式方程》第二课时,旨在学会解分式方程,能从中体会数学转化思想的深刻含义。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
3.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知识回顾
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 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
整式方程的未知数不在分母中,分式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你能设法求出上节课列出的
分式方程的解吗?
(二)范例学习 理解领会
例1 解方程
解: 方程两边都乘以 x( x–2) ,得:
x = 3( x – 2 )
解这个方程, 得:
x = 3
检验:将 x = 3 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 1 = 右边.
所以:x=3是原方程的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三)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
议一议:在解方程 时,小亮的解法如下:
方程两边都乘x-2,得
1-x=-1-2(x-2)
解这个方程,得
x=2
你认为 x= 2是原方程的根(解)吗?与同伴交流。
(四)研究 总结
在这里,x =2 不是原方程的根,因为它使得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零,我们称它为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是,我们在方程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
注意:因此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验根的三种方法:(1)把解直接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2)把解代入每个分式的分母,看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若有等于零的分母,即为增根。(3)把解代入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若等于零,即为增根。
(五)试一试
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以 2.8x,得;
2.8*1400-1400=9*2.8x
解这个方程,得:
x=100
检验: 将 x = 100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 9 = 右边
所以,x = 100是原方程的解。
(六)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哪几个步骤:
1.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
4.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简便方法).
5.结论分式方程的解(这里的检验要以计算正确为前提)
四、随堂练习
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
2、解分式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3、什么是方程的增根?
4、验根有哪几种方法?
六、作业:
P128 习题5.8 1、 2。
板书设计
分式方程——解法
分式方程整式方程
增根:未知数的值使得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
验根:(1)把解直接代入原方程进行检验;(2)把解代入每个分式的分母,看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若有等于零的分母,即为增根。(3)把解代入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看最简公分母的值是否等于零,若等于零,即为增根。
例题:解分式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以 2.8x,得;
2.8*1400-1400=9*2.8x
解这个方程,得:
x=100
检验: 将 x = 100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 = 9 = 右边
所以,x = 100是原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