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将难以操作、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的小学(化学变化)实验在不改变实验的目的前提下,将实验操作方式改变成贴近生活和孩子们兴趣的方式,并使实验的现象更为明显、实验过程更为安全、使较难理解的化学变化让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实验,能较好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在学生对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认识基础之上,但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本课让学生猜想、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和亲身实验的重要性。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较多新的物质(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由3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产生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大胆猜想,勇于创新,严密求证。【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教学难点】
如何能使学生清楚看到、听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50毫升小烧杯、集气瓶一个、气球一个、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是怎么吹气球的?老师今天教你用瓶子来吹气球,想不想学?(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设想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变化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就这两种物质你们还想了解到什么?
生大胆质疑。(预设:小苏打有什么作用?白醋有什么作用?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
师:归纳问题,提问“将这两种物质在玻璃杯中混合会有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将课题补充完整。)
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变化实验进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师:大家说说怎样将这两种物质混合?
出示实验方案要求
1)、保持安静,把小苏打装进气球。
2)、再把气球的进气口与锥形瓶口小心套在一起。
3)、用食指和大母指绕瓶口一周捏住瓶口,上下摇晃,使小苏打与白醋在锥形瓶中进行混合。
4)、全神贯注观察变化,(看、听)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 用手触摸锥形瓶外壁,感觉与混合前的有什么不同。
6). 把锥形瓶放回原处,摆整齐。
7).填写实验报告单(表三)。
观察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前后的现象
猜想混合后会是
看
?
听
?
摸
?
闻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看
?
听
?
摸
?
闻
?
现象:
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反应速度较快,产生的大量新的物质——气体。
六、拓展延伸
自制碳酸饮料
在一个水杯中,倒入少量的糖,加入少量的柠檬酸,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调制一杯碳酸饮料,相信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调制,这杯饮料一定会别有风味哟!
【整节课的板书设计】
小苏打 和 白醋 的 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只要不改变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的操作方式可以形式多样,越能贴近生活和孩子们的兴趣越好。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体产生,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在此不可忽视与上节课进行链接,将零碎知识更能系统性。
实验材料可以创新实用,以增强实验效果,但针对小学生实验的过程步骤一定要清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