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22: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下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础,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身边的一些物体进行科学的探究,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走近课堂,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设计尽量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亲历找淀粉的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用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科学习惯。
2. 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记录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 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新的东西等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 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利用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无字”白纸、装碘酒的喷瓶等。
每组:一些米饭、面条 、馒头,一些淀粉, 一些碘酒,一双筷子, 一支滴管,一个量杯, 几种常见的食物,棉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教师将用淀粉液写好课题的白纸贴在黑板上),齐读课题(老师手指白纸,眼看着学生)。
生:(一片茫然)
师:怎么啦?(老师这才看白纸),哦,白屏了!可能是中毒了,我们给它来消消毒。(把碘酒喷在白纸上,课题显示),再读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米饭、面条和碘酒
师:既然课题是“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那我们先用米饭、面条和碘酒做一个游戏。米饭和面条认识吗?碘酒呢?(注意:碘酒一定要稀释)在哪里见过?(板书:碘酒)
生:受伤的时候,医生用碘酒消毒。
师:是的,碘酒有很好的消毒作用。看一看(老师举起大家瓶,示意学生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
生:棕黄的。
活动(二)、会变色的米饭和面条
师:游戏怎么做?听好游戏规则:1、小组合作,每人用筷子夹一粒米饭或面条拼成一个“一”字。(每人一双筷子,有四个组的筷子是插在盛碘酒烧杯里的,两个小组的筷子插在空烧杯里。)我们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2、千万别把米饭或是面条弄脏了。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学生实验)
师:(教师巡视,选择变色的作品拿到展台上。)我们来看完成得最快组的作品,有什么问题吗?
对啊!老师刚才说过,千万别把米饭和面条弄脏了,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呢?有没有没弄脏的?把你们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展示作品)说说你们又是怎么弄的?
这就怪了,都是这样弄的,为什么你们的没有弄脏而他们的却弄脏了,问题出在哪呢?
生:是筷子上的碘酒把米饭弄脏的。
师:你是说米饭、面条等一些物体,遇到碘酒就变色了,是吗?碰到碘酒变成了什么颜色?
生:黑色
生:深蓝色(板书:蓝色)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米饭和面条碰到碘酒会变色。(板书:米饭、面条+碘酒→蓝色)。有了这个结论,我们的研究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
生:不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师:那谁能再提一个问题,我们继续研究?
生:是不是所有的物体碰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了,我们又可以继续研究了。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白糖、食盐、馒头等物体,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碰到碘酒是否也会变色,我们该怎样做?
生:用筷子沾碘酒往白糖、食盐、馒头上一碰。
生:也可以用滴管来滴。
师:用滴管滴的时候,我们滴管不要碰到食物上,每个物体上只要滴1-2滴就够了。好,大家试一试!
(生动手实验后汇报)
师:这样的话,我们的结论是不是要改一改,怎么改?
生:有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变蓝色,有些物体遇到碘酒后不变色。(老师改板书:有些物体+碘酒→蓝色)
师: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认识就向前进了一步。谁再来提一个问题让我们研究下去?
生:为什么有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变蓝色,而另一些物体遇到碘酒不会变色呢?(或究竟哪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变色呢?)
师:对!为什么米饭、面条、馒头等一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学生答不上来,老师引导)打个比方,甘蔗吃起来是甜的,巧克力吃起来也是甜的,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里面都含有糖。
师:是啊!它们吃起来都是甜的,是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这种相同的物质叫糖。同样,米饭、面条、馒头遇到碘酒都变蓝色,说明什么?
生:说明米饭、面条、馒头它们都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
师:对!这种相同的物质不是糖,它是一种营养成分——淀粉(板书:淀粉),淀粉碰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活动(三)、认识淀粉
师:科学家们早已把淀粉提炼出来了,我们桌上用纸包的就是淀粉,打开看一看,摸一摸,用手炼一炼。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淀粉是白色、粉末状、无气味、滑滑的物质)淀粉又名生粉,妈妈烧菜的时候用过,是家庭厨房的一种烹调用品。
师: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成蓝色吗?我们来试一试!
(生实验后发现:淀粉滴上碘酒后会变成蓝色)
师:我们最终研究的结论应改为什么?(老师再改板书:淀粉+碘酒→蓝色)这种蓝色的东西还是米饭和淀粉吗?(不是)还是碘酒吗?(也不是)这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和碘酒的新物质,这种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活动(四)、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足迹
师:淀粉是人们不可缺少一种营养成分,它存在于许多食物之中,你能检测出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生:把碘酒滴在食物上,食物变成蓝色就含有淀粉,如没有变色就不含淀粉。
师:是啊,我们现在有了鉴别淀粉的法宝----碘酒,就可以知道食物里是否含淀粉了。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去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足迹。请各小组长到老师这领食物,先看一下,有些什么食物?实验过程中大家要注意滴管准确的使用方法,小组合作,观察后做好记录。(生实验,教师巡视)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食物名称
西红柿
萝卜
黄瓜
红薯
土豆
猪肉
苹果
香蕉
检测结果
注:含有的画“√”,不含的画“×”。
师:(生汇报交流:请一小组学生汇报,老师记录,并与其他组对照)其它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吗?
三、课外拓展--制作神秘的信件
师:通过这课学习,你们能揭秘课前老师白纸上的字是怎么回事了吗?
师:在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经常用这种方法传递情报。想不想体验体验这神秘的行动?
(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①以小组为单位,用棉签蘸着淀粉糊在信纸上写一个字,并将字迹吹干。
②小组相互交换“无字”信纸作为传递情报。
③各组将得来的“情报”,用毛笔蘸碘酒解密。
(教师事先把写好的“我”“们”“热”“爱”“科”“学”字样的“情报”分别放在六个小组的课桌里)
师:完成了的组把你们获得的“情报”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老师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的孩子!
附: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面条 + 碘酒 → 蓝色
有些物体 + 碘酒 → 蓝色
淀粉 + 碘酒 → 蓝色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食物名称
西红柿
萝卜
黄瓜
红薯
土豆
猪肉
苹果
香蕉
检测结果
注:含有的画“√”,不含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