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22: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变化》单元的第六课,属于物质版块的内容。前几课的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内容由“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观察硫酸铜与铁反应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在本课的个例和前面的多个化学变化例子的基础上,归纳出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的重要内容“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的变化,铁丝的变化很明显,学生容易观察到;但硫酸铜溶液在这里也有发生变化,但学生不容易观察,尤其在硫酸铜溶液浓度大,铁钉接触面比较小、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能在本节课中观察到溶液的变化,我做了一些尝试和改进:
经过数次的实验,发现硫酸铜的浓度在中等时比较适合(大约是3克硫酸铜配70毫升水);
是将铁钉改成螺旋状的铁丝,一来增快反应接触面,二来不需要镊子夹住铁钉,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
实验时间增加为3分钟,而且在实验观察后让学生继续将铁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在汇报分析时还可以看清楚物质发生的变化。
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既可以看见铁上面红褐色的铜,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前后的硫酸铜溶液也能发现硫酸铜溶液变浑浊和颜色变浅的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现物质的变化,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自己对变化的推测。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但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着让学生建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科学概念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能归纳出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能说出硫酸铜溶液和铁丝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
进一步掌握“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能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能辩证地看待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各种现象。
教学难点: 判断硫酸铜与铁的反应有无产生新物质。
五、教学准备:
装有半管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两支、铁丝、有一些黑字的白纸、生锈的铁丝、实验记录单、练习纸。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
2、出示2张图片: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变化?理由是什么?
引入: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新的物质变化。
回忆,回答
思考,判断并说明理由。
温故而知新,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硫酸铜与铁丝的反应是不是化学变化
(一)设计实验:
1、出示硫酸铜溶液,介绍硫酸铜溶液:固体硫酸铜溶于水配制的化学物质,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出示铁丝,如果将铁丝放进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小组讨论:要判断是哪种变化,我们观察什么?怎么才能说明没有变化或者有变化?
3、汇报交流:(找两个不同说法的组:直接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先观察,才实验,再观察。
追问为什么要对比观察实验前后的硫酸铜和铁丝。)
4、PPT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观察记录实验前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外在特征。
(2)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3分钟,再取出,观察记录实验后的硫酸铜和铁丝的出现的现象,再将铁丝放回硫酸铜里。
(3)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硫酸铜溶液
(二)分组实验,巡视
(三)汇报实验现象
1、反问:铁丝上的是铁锈吗?与铁锈对比观察。是新的物质吗?
2、硫酸铜溶液有变化吗?
(用白纸衬底,对比观察反应前后的硫酸铜溶液)
出示提前做过的实验,观察硫酸铜溶液的变化。你认为硫酸铜溶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推测:你认为这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4、资料阅读:硫酸铜与铁的反应
(四)小结
铁放进硫酸铜溶液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物质。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出现了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倾听
讨论
汇报、倾听、思考、分析
回答
观看
实验、观察并记录
汇报交流
学生观察后会认为铁上有新的物质产生,铁丝上的红褐色的物质是铁锈,对比观察铁锈和铁丝上的物质,判断是否同样的物质,还是别的新物质。
对比观察,发现溶液的变化,判断有无新物质产生。
思考,判断
小组讨论,寻找证据,汇报
阅读,
明确实验方法和目的以及观察的内容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现象的观察和对比观察,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通过现象初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再通过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判断。培养证据意识。
感知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出现沉淀。为概念的建构打下基础。
三、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其他的化学变化也有这些现象吗?
1、谈话: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还记得哪些吗?ppt对应出示蜡烛燃烧、淀粉遇到碘酒、小苏打与醋酸、铁钉生锈、硫酸铜与铁钉的图片
2、这些变化伴随着哪些现象?(板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回顾一下,写在练习纸上。
3、汇报
4、通过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出现沉淀等现象。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象初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
回忆,回答
填写练习纸
汇报交流
通过归纳,让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的现象,所以可以根据现象初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
四、应用
判断几个常见的的变化是什么变化。
PPT出示:沸腾片泡在水中、煤气燃烧、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
小结: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出现浑浊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
观看、思考、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以致用,解释身边一些熟悉的变化,强化概念的形成。
五、拓展
是不是只要有这些现象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1、PPT出示几个变化(电灯发光、红墨水溶解在水中、烧水过程中冒泡、面粉放进水中浑浊沉淀),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
2、从以上的例子你可以发现什么?
3、归纳:利用化学变化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可是要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还是一定要看是否产生新物质。
思考,判断,说明理由。
思考,回答。
倾听
反例让学生意识现象是表象,不能仅仅通过现象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关键还是要看有无新物质的产生这个本质。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七、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现象 改变颜色
(初步判断)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本质: 产生新物质
(最终判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实验记录单
班级: 小组:
探究问题: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反应是什么变化?
1、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前
实验后
推测有无新物质产生
铁丝
硫酸铜
小组讨论
通过对比铁丝和硫酸铜实验前后的变化,我们判断硫酸铜与铁丝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因为


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班级: 姓名: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本质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铁钉生锈
小苏打和白醋
加热白糖
硫酸铜和铁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