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3我的动物朋友 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3我的动物朋友 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1-09 19: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我的动物朋友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我的动物朋友》是继前一课学习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本课通过组织欣赏、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互动评价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时最具表现力的—面,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陶泥立体再现出动物朋友的风采,尝试运用泥工中的的手捏、刻挖、组合等陶艺造型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构思,表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创作出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美好的场景。让学生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学生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许多孩子自己有养小动物的经历,对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对它们有更多地了解和探索。学生对于用黏土做人和动物非常感兴趣,课前教师需布置学生预习,准备陶泥等工具材料,以便学生能自主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观察和了解,激发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乐趣,为课堂学习制作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各种人和动物相处的图片、紫砂泥、陶艺工具、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紫砂泥和陶艺工具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发现人和动物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运用陶艺的方法创作出人和动物相处时和谐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游戏、表演、制作的活动中,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乐趣,感受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动物、对生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最终让学生通过陶艺的制作方法来呈现出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爱护生命,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了解、体验人和动物相处时的情景,找到其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
教学难点:学会用陶艺中的手捏、刻挖、组合等造型方法,制作出人和动物相处时和谐的情景。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 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朋友,它们有的在蓝天展翅高飞,有的在原野尽情驰聘,有的在水中快乐嬉戏;它们有的高大强壮,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威武凶猛,有的性情温顺。虽然和我们语言不通,却与我们和谐相处,猜到它们是谁了吗?
师:对了,它们就是我们的动物朋友。
2. 赏一赏
出示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师:生活中有许多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落入凡间的小精灵一一法国小女孩蒂皮,她用那些神奇的匪夷所思的经历,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广袤的非洲丛林中长大,与野象为伴,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个个动物带给她奇趣、欢乐、惊险的经历,最终她和动物们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和动物相处的趣味图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捕捉人和动物相处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根据现有的图片进行联想,拓宽学生的思路。
师:和动物成为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来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画面给我们什么感受?(出示图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师: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和动物相处的经历,你能说说有关你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吗?把你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当然也可以模仿哦。
(学生交流、模仿)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和动物之间有趣情景,模仿动物的动作。这对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泥塑创作打下基础。
3. 猜一猜
师:瞧!今天我还带了两个神秘的小伙伴来和我们一同上陶艺课,猜猜看会是谁呢?
生:是动物?是人物?……
师:猜对了!(出示作品我和长颈鹿)这是我和我的动物朋友---长颈鹿,我们是好朋友,你看出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分析作品,感受人和动物之间亲昵的动作)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陶泥,一起来做做“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二、出示课题——我的动物朋友
三、分层新授
1. 想一想
师:请问,如果我们画一张“我的动物朋友”与用陶泥做“我的动物朋友”会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画“我的动物朋友”是平面的造型,做“我的动物朋友”是立体造型。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生:(表述各自观点)……
师板书:立体表现
小结:立体造型就是指用陶泥给“我的动物朋友”塑形,我们可以四面全方位的来观赏。
2. 赏一赏
师:(出示“一块陶泥”图片和“我的动物朋友”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通过我们的观察,如何将这块陶泥变成一件立体的泥塑作品?不忙着回答,先看看老师带来的作品。
师:(出示一组学生作品图片)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小朋友是如何来表现动物朋友的,都用到了什么方法?
生观察并回答:略。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的采用了“手捏成型法”;有的采用了“泥片成型法”;有的采用了“泥条成型法”;有的采用了“综合成型法”。
师板贴4种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同伴作品,让学生了解几种简单实用的泥塑方法,便于学生在作业时尝试应用。
师:在古代也有表现人和动物的泥塑作品。欣赏我国几组汉代时期的铜人与动物,你能够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对这两件作品的感受吗?
生:聪明智慧、技艺非凡、技艺精湛等。

师:很好!作为有着几千年陶艺历史的中国人,看过之后内心也很震动,你们在敬佩他们的同时,有什么想法呢?
生:发表内心感言……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古人能把动物朋友表现得如此生动,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将古人的精湛技艺发扬光大。
要将一块泥土变成一件艺术品,必须动脑动手大胆创造。我们既要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要联系生活大胆创新,让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再现出生活中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之间和谐有趣的场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欣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励教育,学生在观看图
片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我国陶艺几千年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4. 说一说
师:同学们,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做泥塑“我的动物朋友”会用到哪些我们学过的陶艺制作的手法”?其次是“你感到难点在哪里”?我们一起来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生讨论:(师参与讨论)先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根据你们的回答,制作手法包括:搓、擀、拍、切、挖、刻、粘……
师举例说明:(出示学生作品和老师作品)这三件作品分别用到了哪些方法和手法?
5. 师示范
师:(可请一两位学生参与示范)课堂演示:大家看,老师和一位同学一起先试着做一做“我的动物朋友”,(师生共同示范:在投影下制作)最后出示制作步骤图。
6. 找一找
师:(出示两个学生合作制作《我和鳄鱼娃娃》的作品),看看她们是如何分工的?
生回答:一个做动物一个做人物。
7. 师小结
也可以两个人做动物,两个人做人物,将头部和身体再次进行分工,四个同学一起合作,一定更有创意。
8. 师提问
师:你们打算制作一个和什么动物在一起的作品?
小组讨论进行分工合作。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操作示范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合作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说出各自的制作方案可以启发他人也可以提出修改建议。
四、布置作业
1. 师:布置课堂作业:选择喜爱的方法,独立或与同伴合做一组有趣的“我的动物朋友”
作业要求:
①想好创意和商量各自的分工;
②方法得当,造型美观、组合巧妙;
③在作品上贴上姓名。
2. 师巡视指导:巡视顾及全班学生,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时可以动手辅助完成。
五、展评作业
师:请同学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呈现在展台上,大家从动物朋友的外形特点、巧妙构思、方法运用、制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以采取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进行。
生评价:略。
师总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动手制作了“我的动物朋友”,体现出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意。
仔细观察,有的动物朋友小巧精致;有的动物朋友高大威猛,还有的和长颈鹿在一起,有的躺在乌鸦妈妈的怀里,还有的骑在老虎的背上跳舞,非常有趣!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人们离不动物,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六、教学拓展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用陶泥制作了有趣的“我的动物朋友”,从同学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动物都充满了友爱之情,动物也是我们人类朋友,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课后我们也可以用绘画手法画画我的动物朋友,看一看这些生动的绘画作品(PPT出示图片)你们是不是也想动手画画呢?好,下节课我们用画的方式来画画我的动物朋友!
作业要求
本课作业是让学生用黏土为材料:利用揉、捏、挖、刻、 贴 等方法制作我的动物朋友。制作过程中注意同学间的合作,以及单个动物的制作和人物组合的方法。
教与学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可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从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作品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探究学习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来自老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间自评、互评及师生间互评。
反思和总结
本课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感受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友情,并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用黏土来表现。在学习形式上则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欣赏、讨论、游戏、表演、制作等多种综合手段,使学生通过有关活动,充分认识、了解人类的朋友----动物,更好地体验动物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表现人和动物的方法。由于在设计上抓住了儿童心理,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浓烈,对材料所产生的联想很多。发展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课堂展示部分充分,给学生强烈的成就感。本课教学环节设计环环相扣,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营造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了其兴趣,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作业方法也可以选择更多的形式:绘画、线描、折纸、剪贴、实物联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