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18:5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学练相结合,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3.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提出问题:1.爸爸和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回答)
2.小红和小刚都是我的朋友。(可根据实际情况换名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小结: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感知规律
1.出示数学书第56页主题图。(出示课件2)
请同学们看一看,墙上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与学生一起数,分析得出:(课件2演示)
3×10+5×10 (3+5)×10
4×8+6×8 (4+6)×8
请同学们观察并计算,有什么发现?
1.通过计算得出:(出示课件3)
3×10+5×10 = (3+5)×10
4×8+6×8 = (4+6)×8
2.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
(a+b)×c=a×c+b×c(出示课题:乘法分配律)
3.小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4.验证乘法分配律(1)画图 (2)4×9+6×9=(4+6)×9(出示课件4、5)
例题1:(80+4)×25(出示课件6)
=80×25+4×25 (把25分配给80和4)
=2000+100
=2100 (利用乘法分配律正向解决有关问题)
例题2:34×72+34×28(出示课件7)
=34×(72+28) (把相同因数提出来,不同因数相加)
=34×100
=3400 (利用乘法分配律反向解决有关问题)
5.练一练;(出示课件8)
(125+9)×8 (20+4)×25
35×37+65×37 19×66+81×66
125×(80+8) 87×99+87
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巡查,
②让学生板演
③讲评.注意出现错误的题型。
三、轻松一刻 《警察抓小偷》(出示课件9)
通过讲故事出示:
⑴ 16×35+16×65=16×(35+65)
⑵ 21×99+21=21×(99+1)
⑶ 15×102=15×100+15×2
小结乘法分配律,并进行思想教育
1.练习:58×11 47×102(出示课件10)
2.巡查,辅导。
四、布置作业,
1.作业课后抄在后黑板
2.把练习本收上来,检查一节课的效果。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出示课件11)
附:《警察抓小偷》
传说中有两个狡猾的小偷,称他们为35和65吧,他俩凭借着小聪明盗取财物无数。为此,警察局特派警察16专门缉拿他们,聪明机智的16很快就把他们抓拿归案,将他们“请”进了监狱,为防其逃跑,警察16专门看守他们{ 16×35+16×65=16×(35+65)}
两个小偷追悔莫及,当他们的亲人来探监的时候,他俩痛哭流涕。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成了犯人,警察当然跟着他们,监视他们。
{ 16×(35+65)=16×35+16×65}
像16这样的好警察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偷都那么容易抓获,他们有时会用“障眼法”。你看,21×99+21,警察21要抓两个小偷,可找来找去只逮到一个小偷99,还有一个小偷在哪里?原来,他就躲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呢【即21为21×1】,难怪不好找,邪不胜正,英明的警察还是抓住了他,并把他们关了起来看守【21×(99+1)】.再看,15×102,警察15要抓小偷,可根本找不到小偷,你们知道小偷怎么伪装吗?原来他们经过乔装打扮成了102,其实那是两个小偷100和2,你看2不是躲在100的背后嘛。
同学们,故事有趣吗?你们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