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植树问题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植树问题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09 19: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看大屏幕很专注,看来是不知不觉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树木不仅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还能抵御风沙,防止水土流失,所以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植树这一活动中来,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里存在的数学奥秘。(上课)(板书)
活动一
有这样一群小同学,他们准备去植树,想请你们给点建议,“在100米小路的一边,每隔10米种一颗小树,请你算一算,他们得准备几棵小树?”( 课件)
那到底是不是10棵呢?验证一下就知道对错了,可是问题又来了,没有这100米的路,也没有小树,咱们怎么验证啊?(画图)不错,咱们可以以画代栽的方法,这样就化繁为简了。
假设这就是那100米长的小路,(课件)你画的时候怎样才能准确的做到每隔10米画一棵小树呢?(平均分成10段),这个方法行吗?
那好,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一个探索活动,(课件)谁来读一下内容与要求?现在就请组长把题卡一发给各位组员,活动开始。
活动结束,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哪些同学有不同意见?(他们的意见你接受吗?)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总结一下,为什么同样是100米长小路的一边每隔10米栽一棵树,却出现了9,10,11三种不同的结果。(课件带房子)现在请画小树有误差的同学在你的图示上修正过来。
同样的一条小路(课件房子去掉)。因为两端不栽,一端栽,两端栽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植树问题的奥妙所在。关键所在。
活动二
100米长的小路,我们可以用画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更长的路呢?5690米,8740米,我们就不能用画的方法了,其实植树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我们刚刚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了多少段?怎样算出来的?(100÷10=10)这个段在数学上有它自己的名字叫做间隔,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下,间隔……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这样一一对应下去,你会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板书)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个探索活动,谁来读一下内容与要求,请组长把题卡二发给你的组员,活动开始。(课件)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或是补充?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通过同学们的研究与总结,我们发现三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式,那么你能不能用关系式计算出活动一中为什么是9、10、11棵呢?
检测题
学以致用,我们研究知识目的就是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一起来完成一组检测题。(课件)
同学们观察这三道题,他们是在植树吗?其实植树问题不仅仅存在植树这一个事件上,比如说敲钟,排除,楼梯等等,它们都属于植树问题的范畴,每遇到一个问题时,我们都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来看第二道检测题(课件)。
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前两关,第三道检测题可能会难一些,有信心吗?(课件)
这上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全部内容,看到同学们都有所收获老师感到很高兴,如果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同学们课下和我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