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人教版必修上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 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导语 公元978七夕这天,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宋太宗赵广义闻此勃然大怒。正当祝寿宴会觥筹交错,丝竹迭奏之际,赵光义派秦王赵廷美送来了牵机药。后主毫不怀疑天子送来的是美味佳酿,接过来便一饮而尽,可怜一代词人顷刻之间便手足抽搐,赍恨长逝,他留下的那首《虞美人》也成了千古绝唱!那么这个南唐后主到底是谁?
他的《虞美人》写了什么内容?
为什么这首词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诗词鉴赏。知人论世 李煜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君、词人? ???信仰:佛教
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文学常识——虞美人品味诵读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品味意象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乐景写哀情)典型意象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典型意象“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如玉的石阶。
这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
“只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在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一个字?“只是朱颜改”的“改”。改变的只是朱颜吗?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李煜是被宋太祖赐毒酒毒死,这首词中到底是哪些字眼,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何以见得? 这是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一个“故国”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赏析手法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为什么而愁?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鉴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示: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这是前面六句水到渠成的自然升华,感情大胆率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