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积累运用(28分)
下列选项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胸脯xiōng pú 土匪tǔ fěi 茉莉mò lì 模样mú yàng
诘问jié wèn 禁锢jīn gù 门框mén kuàng 无垠wú yín
塌败tā bài 粗拙cū zhuó 憎恶zèng wù 荒僻huāng pì
滞笨zhì bèn 晌午shǎngwǔ 醒悟xǐng wù 忿然fēn rán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愧怍 肿胀 惶恐 降格 大庭广众
B.侮辱 镶嵌 取谛 烦躁 言外之意
C.竹杆 肚脐 菩萨 骷髅 潜心惯注
D.振悚 疮疤 哀悼 凹凼 微不足道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B.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C.由于他可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进步。
D.父亲在大庭广众之下显得很不自在,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
下列有关课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台阶》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物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对被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卖油翁》通过刻画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名著阅读(6分)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选段出自老舍的《 》,你还读过他的《 》。(2分)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上面的语段。(2分)
答:
小说中除了主人公,还写了其他社会底层人物,例如高妈,请写一件与她相关的事情,并简述其性格特点。(2分)
答:
名句填空(8分)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4)古诗词中,描写隐居生活的名句有很多,请默写出一联。(表明题目以及作者)
, 。(作者: 题目 )
语言综合运用。(6分)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2分)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
“为国奋斗”演讲会(4分)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飞
2 《奋斗的青春》 1702班李强
答:
二、阅读理解(42分)
古诗鉴赏(4分)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 的思想感情。(2分)
9.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2分)
答:
文言文阅读(11分)
(甲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文)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一种凶猛的鸟),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ǎo老妇人)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止息,终了),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敲门)叩之。媪(ǎo):曰:“吾夫存日,以弹絮(棉花)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睨之久而不去 睨:
无他,但手熟尔 尔:
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善:
尝得异人传授 尝: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答:
12.甲文是说明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请写在下面并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2分)
答:
13.请结合乙文内容分析乔山人“善弹琴”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表现出了的。(3分)
答:
现代文阅读(27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4.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4分)
答:
15.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答:
16.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
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18.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不得出现真实姓名,60 字左右)。(3分〕
答:
擦不掉的鼓励
王贞虎
①十八年前,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对画画独具的天赋,我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那时候,我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②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当然吓得不行。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只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④“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班主任老师再次将目光转向同学们。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然而老师没有责骂我,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⑤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它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⑥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在黑板上画老师的过错,大声说道:“我是画的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⑦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是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地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⑧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
⑨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画作先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今生的梦。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3分)
答:
20.结合文意解释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暴风雨”的含义。(2分)
答:
21.选文第④段写道:“(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请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2分)
答:
22.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语言,回答括号内的问题(2分)
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老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
答:
23.文中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分)
答: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三、作文
题一:
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从家里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中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题二: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寻找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积累运用
1.A解析:B禁锢jìn gù ;C粗拙cū zhuō 憎恶zēng wù;D忿然fèn rán。
2.A解析:B取缔;C竹杆,潜心贯注;D震悚
3.B解析:“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此处不恰当。
4.D解析:《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5.(1)骆驼祥子 济南的冬天
(2)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祥子身板的健壮、结实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祥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例1:祥子在摔伤曹先生后,因为愧疚想辞职,高妈苦口婆心地劝解,最终祥子留了下来。可以看出高妈是一个心地善良,为人真诚,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例2:高妈靠自己的劳动及放账养活自己,熟悉其他各种“钱生钱”的方法,还教祥子。可以看出高妈是一个为人要强,有眼光,有手段,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1)独坐幽篁里
杨花榆荚无才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1)例1:“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例2: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例3:“‘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2)例:感谢肖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8.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
9.“散”的意思是散步,分发。笛声“散入春风”,随风传到各处,以至“满”洛城,勾起了无数旅人的情思。
10.
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同“耳”,相当于“罢了”
擅长,善于
曾经
11.现在客人弹奏的琴音,很像弹棉花的那种声音罢了。
1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熟能生巧
13.正面描写,如“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直接写出指法精湛,得异人传授;侧面烘托,如“凄禽寒鹘,相和悲鸣”,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只答出侧面烘托即可)。
乙文翻译: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
14.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每问2分,共4分)
15.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 分)
16.①他有些耳聋。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②他同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③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④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 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以上四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17.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敢于反思的教师。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18.比喻贴切合理,得l 分;评价与比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言流畅,得2分
19.我在黑板上画老师的漫画,上课来不及擦掉,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鼓励了我。后来,我成为画家。
20.喻指老师严厉地斥责、批评。
21.老师这样做的用意:①消除“我”的恐惧;②原谅“我”的不礼貌;③肯定“我”的诚实。(两点即可得满分)
22.老师的笑是对“我”敢于承认错误及对“我”画画技艺的肯定和赞许;“我”“也笑了”是因为“我”感受到老师对“我”的肯定和赞许后,心理上觉得轻松。
23.①从老师多次的笑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宽容、爱护学生的人;②从他处理头像漫画及引导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教导有方的人。
24.例1:作为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身上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批评、职责,而是要正确地引导、热情鼓励。
例2:作为学生在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同时,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作文
题一范文:
照片里的故事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就是这样一张体形小而意义深远的照片,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照片,是多么值得我去收藏。
我最喜欢的照片,是二零零一年正月初一时,在我的新家三楼客厅拍下的。照片上清晰地看见,我和堂哥、堂姐、爷爷奶奶这祖孙五人坐在沙发上的合照,我的手里还拿着一个从面前桌上的盘子里挑出的大苹果。每逢从相册里翻出这张照片时,照片背后的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是我两岁时的正月初一,爷爷奶奶带着堂哥、堂姐、叔叔、婶婶到我家作客。在闲聊的过程中,爸爸让我和爷爷奶奶、堂哥堂姐祖孙五人合影留念。知道了我坐的位置后,我急忙找理由,让爸爸先和我上四楼。
上到四楼,爸爸问我要干什么。我把心里话说岀来:“为什么我不是坐中间?”“因为堂姐是你们三个小朋友中最大的,而且你和堂哥都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当然要在爷爷奶奶旁边。”爸爸答道。“可是奶奶已经这么老了,要是让别人看到会不会笑话我的?”“你这样想就错了,”爸爸接着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别人怎么会笑话你呢?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为了我们这个家,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才有今天的幸福。我们作为晚辈的应当孝敬和爱戴她才对。没有奶奶,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你呀!”我恍然大悟,认识到刚才自己出现的错误。如果让别人在照片中看到我坐在奶奶旁边,不但不会取笑我,反而会认为我是一个孝敬长辈、富有爱心的好孩子呢!
我高兴地回到三楼客厅,轻快地走到我拍照所坐的位置上,满怀敬意地拿了一个大苹果,递给奶奶。奶奶微微一笑,把苹果递还给我,慈祥地说:“奶奶年迈了,牙齿不中用了,乖孙的心意奶奶心领了,还是你吃吧!”这时爸爸喊道:“大家看我这里来!”我手里拿着奶奶留给我的苹果,凝望着镜头。只听得“咔嚓”的一声,这一美好的瞬间永远地留在了照相机里。晒出相片后,我又拿去过塑,收藏在相册里。
一张照片,里面有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张照片,令我的思绪飞回到十年前;一张照片,给我一次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张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照片,它教会了我要学会尊敬和爱戴长辈。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题二范文:
答案
融融月色之下,轻拨琴弦,琴音流淌而出。这琴声虽算不上动听,却也是我的用心之作。记得六年前初学琴时,极不情愿地一遍遍重复着同一个音符,感觉那是世上最枯燥、最乏味的事了,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转眼花飞花落,春去春回,六载光阴已被这琴音悄然串起。如今,却发现自己已割舍不下这段如梦的“琴缘”。
学业日渐紧张,我已无暇“玩物”,唯恐“丧志”。然而,这把陪伴我六年的琴,我又如何能放得下呢?快乐时,琴声亦乐,落日流霞点染了一个黄昏的绚烂;悲伤时,琴声亦悲,飞花月色如泣如诉;宁静时,琴声亦静,柳枝轻拂湖面泛起浅浅涟漪……与琴相伴的时光,俨然成了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还记得,一位酷爱国画的朋友告诉我她决定停笔不画时,我那种说不出的惊讶。问她原因,她只说,要奋斗了——为了学业。从此,眼前少了一个挥毫泼墨的才女,多了一个埋头苦读的女孩。
也曾为她惋惜了好一阵子,放下心爱的画笔,一定很苦闷吧!然而,每每与她交谈,却未见其悲,她仍像从前一样,与我谈笑风生。有一次忍不住问她:“放弃画画,你后悔吗?”她收起了笑容,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暂时的停止,并不代表放弃。有舍才有得,有时候停一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看着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她忍不住笑了:“以后一有机会,我就会重拾画笔的,呵呵。”
轻轻拨弄琴弦,她的话,仍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是啊,“有舍才有得”,面临人生的第一道关,谁会放弃拼搏呢?
月色依然皎洁,婆娑树影间,如碎玉般洒落了一地的梦幻。认真地调准音调,最后酣畅淋漓地弹奏一曲,指尖流泻出满满的感动。合上琴匣的一刹那,心情归于平静。
我想,这是我的选择,为无悔的青春而拼搏!我相信,我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