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第6课时 减 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6、27页内容及第28、29页练习五的第3~9小题。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气球、小松鼠创设丰富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减法的含义。
认识“-”号, 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法与学法
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在加法含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利用素材的连续性起到铺
陈出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什么是“减”的全过程,利用对比让学生明白: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
解,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舞台上小丑正在玩耍手里的4个气球,只见小丑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舞动起来,动作滑稽可笑,这时小丑手里的1个气球飞走了,他只好呆呆地看着飞走的气球。教师导语:小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导入本课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小丑在舞台上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挂图导入法:出示课本情景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师: 一群小松鼠正在树枝上玩耍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原来有几只小松鼠在玩耍?走了几只?还剩几只?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结合情景图,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他们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颁奖情景,导入课题:教师手拿4个气球走进课堂。
师: 同学们,看看我手里拿了多少个气球?好看不好看?今天我要把其中的1个气球奖给昨天作业做得最好的洋洋同学。洋洋上台领奖,教师导语:我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奖励给洋洋1个气球,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引入课题。
【品析:通过颁奖现场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减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6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有4个气球。
②飞走1个蓝气球。
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品析: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明白:求还剩下几个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用减法计算。】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认识方法。
方法探讨。
①方法一:用点子图表示。4个气球用表示,飞走1个用圈上,没圈上的就表示剩下的3个气球,即:。
②方法二:用减法表示。“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就是从总数里去掉“飞走”的部分,求还剩下几个气球,在数学上用减法计算。
活动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用4个小圆片来代替4个气球,同桌配合进行,一名同学拿走1个小圆片,该怎么表示呢?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减法算式的认识。
①在数学上,求还剩多少个气球,用符号“-”表示。从总数4里去掉1,可以列式为4-1 ,表示还剩几个气球。通过数数可知,还剩3个气球。
②减法算式的读法。
【品析: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让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顺承减法的认识,延学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总结对减法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计算减法算式?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27页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树枝上原来有5只松鼠。
②从树枝上跳下3只。
提出问题:还剩多少只松鼠?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方法提示:
方法一: 倒着数。从5开始倒着数,跳下3只,就是倒着数3个数5、4、3,即还剩2只。
列式为5-3=2 。
方法二: 用数的组成计算。
方法三: 想加算减。
小结: 计算5以内的减法时,可以采用倒着数、数的组成、想加算减等方法来计算,其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比较简单。(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根据上面学习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尝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减法的含义以及减法计算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进行减法计算时,一定要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吗?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知道,计算减法的方法有多种,只要是计算结果正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必强求一致。
【品析:计算方法的选择,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解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学生思想禁锢。】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不明白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倒着数、数的组成、想加算减等方法,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有关0的加减法如何计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通过上面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巩固了对减法含义的理解,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多种,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以丰富有趣的情景活动为载体,加强师生互动,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等诸多教育目的。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减 法
练 习 五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看图列式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提醒大括号的意思。
2 计算题 有一定难度,作为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
3 看图列式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先小组内讨论,然后教师抽查。
4 填一填 有一定难度,作为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
5 看图写意思 有难度。在课上小组讨论解决,多让学生表达。
6 看图列式 有难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解决。
7 计算题 难度不大,课下小组检查。
8 看图写算式并计算 有难度,作为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
9 游戏题 小组内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游戏规则。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括号的含义。第一次出现含有大括号的图,这是求“一共有多少”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教师点拨之处是学生对大括号含义的理解。
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熟练掌握,教师点拨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3题:本题是根据图意列算式,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易错之处是学生对去掉圈内的还是去掉圈外的不理解,教师应点拨:圈内的是去掉的部分,圈外的是剩下的部分。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性。本题考查学生对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是否熟练掌握,教师点拨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5题:本题考查学生对算式含义的理解,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及时点拨:根据算式用数学语言表达,需要牢记加法、减法的含义。
第6题:本题是看图列式题,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师点拨:第一排是和为4的加法算式,第二排是被减数为4的减法算式,根据对图意的理解写出算式。
第7题:本题是5以内的加减法,易错之处是学生对题目形式无所适从,教师及时点拨:左边是4、3、2、1分别加1,右边是5分别与4、3、2、1相减,结果都填在对应的空格里。
第8题: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意列算式的能力。根据情景图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易错之处是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算式。教师点拨:加法算式写成2+3=5或3+2=5皆可,减法算式写成5-2=3或5-3=2都行,不要强求一致。
第9题:本题是对计算加减法正确性的变式练习。本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师点拨:计算方法可以灵活选择,不必千篇一律。
习题参考答案
1.4 3 4 5 4 5
2.5 3 4 5 3 2
3.1 1 4 1
4.3 1 2 2 3 1
5.5 2 表示意思略
6.1 4 3 4 1 3 3 1
7.5 4 3 2 1 2 3 4
8.3+2=5 5-2=3 (答案不唯一)
9.提示:2-1=1 3+2=5 1+4=5 3-1=2 1+2=3 2+2=4 3-2=1 4-2=2 5-1=4
延学: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做形如:2+4=6 ,7-2=5,8+2=10,10-4=6等算式题。
学习: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做形如: 4-1=3,5-3=2等算式题。
复习:掌握5以内数的认识、分与合以及加法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