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0 07: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33页。
知识梳理
知识点 具体内容
1~5的认识 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1,2,3,4,5;(2)从后往前:5,4,3,2,1。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比大小、第几、分与合 比较大小:(1)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第几的含义: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无论第几,表示的物体的个数都是1。数的组成:把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1~5的加、减法 加法: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减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加、减法的计算: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0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含义:第一个含义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第二个含义表示起点。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复习目标
能够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
大小。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能运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复习方法
本单元讲的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时要通过操作活动,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所以在复习中要多注重动手操作的实践。在计算1~5的加减法时,要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复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要给学生留出读题的时间;其次是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然后是要给学生提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最后是逐步带领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
复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提问导入法:
师: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根据学生汇报,贴出数字卡片0~5 。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
【品析:提问导入,唤起记忆。这种方法既节省时间,又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引导者,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
情景导入法: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就要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老师左手中有1张小猴图片,右手中有3张,一共是几张?你会列式吗?从而复习5以内数的加法。
【品析: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表达的基础上由直观图抽象出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复习整理,巩固新知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同学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就把学过的这些知识复习一下。
◎复习基数和序数。
数数。
分组讨论,派代表总结。
数数方法:用点子图、小棒等方法数5以内各数。
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基数:是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如1,2,3,4,5都是基数。
序数:用来表示物体的顺序,如第1、第2、第3等都是序数。
小结:每个数都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这就是它的基数的含义;每个数还可以表示第几,当一个物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它所占的位置是第几,就用几表示。
比较0~5各数的大小。
以同桌为单位,相互出数,比较大小,并说出理由。
【品析:通过分组讨论、同桌做练习让学生复习,既简单易行,又加深理解。】
◎复习1~5各数的组成。
师: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你们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通过做下面的游戏来复习吧!
利用猜数游戏复习。
①小组内可以让一个学生伸出1根手指头,另一个学生伸出一个数和他组成2、3、4或5。
②老师左手拿着几个圆片,右手和左手拿的合起来是2、3、4或5个,你们知道老师右手拿了几个圆片吗?
小结:用游戏形式复习、巩固1、2、3、4和5的组成。
谁能写出各数的组成?
以小组合作形式快速总结出1~5各数的组成。
【品析: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小组内写出算式并各自读一读。如:2+3=5,2加3等于5。
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①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学生说出一个5以内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另一个学生说答案,以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
②老师展示5以内加、减法习题,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说出结果。
③老师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很快算出得数。
小结:在做加法计算时,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做减法计算时,可以结合数的组成比较简便。
【品析:在复习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操作,充分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计算。
5-5=        5-3=        3+1=       0+5=
1-0= 2+2= 4-1= 4-0=
2.按规律写数。
(1)1     3 4     ?
(2)5     3      1?
3.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 4 1 0 5 2
4.看图列式计算。
+=     -=
(更多习题见课件部分)
【参考答案】
1.0 2 4 5 1 4 3 4
2.(1)2 5 (2)4 2
3.5﹥4﹥3﹥2﹥1﹥0
4.3 2 5  5 2 3
【品析: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畅谈收获,提升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0~5的认识和加减法,你们一定学会了很多计算方法和规律,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多运用多练习。
【品析:学生对5以内各数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运用小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认识0~5的读写、顺序到组成,再到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等,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的反思:









练 习 七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填数 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指生回答。
2 填空 难度不大,指一排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回答。
3 看图列式 稍有难度,在课上小组讨论解决。
4 填空题 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先小组内讨论,然后教师抽查。
5 填空题 有难度,作为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掌握情况。
第2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掌握情况,教师点拨学生注意每一列有什么规律。
第3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图意列式的能力。答案不唯一,不要求学生全写,只要意思和算式的意思一致即可。
第4题:第一次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两种小动物的多少,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5题:比较数的大小的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填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习题参考答案
1.1 3 5
2.竖排:4 4 1 3 5 5 5 0
3.2 2
4.2+2=4
5-4=1(答案不唯一)
5.答案均不唯一,如:4 4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