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9 连加 连减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9 连加 连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0 08: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第9课时 连加 连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65页内容及第66页练习十四。
内容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情景图来理解“走来”和“离去”的过程,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课件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先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连加、连减算式的过程,再通过摆小棒、说一说、算一算来掌握计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放学后,小明在院子里给小鸡喂食,原有5只小鸡在吃食,后来从远处跑来了2只小鸡,接着又跑来了1只小鸡。教师导语:这时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由此导入本课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利用情景图说明连加的过程,趣味性很强,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使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连加的意思。】
奖励导入法: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4个);一手:红、蓝、红、红(4个)。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气球,要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认真,发言积极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能告诉我有几个?
生:8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4=8(个) 3+1+4=8(个)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教师板书并提问: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来研究的。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用实物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复习旧知导入法:
师:这个星期天,丽丽和弟弟明明打算去乡下的奶奶家玩。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他们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看看有哪些口算?咱们也来算一算。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3-1 7-2 8-8 3+7
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两个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景,同时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65页情景图(一),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草地上原来有5只。
②先跑来2只。
③最后又跑来1只。
(2)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究解题方法。
(1)根据题意列算式:要求一共有几只,用原来的5只,加上跑来的2只,一共是5+2=7 (只),然后加上最后跑来的1只,是7+1=8(只);把两个算式写在一起,即:5+2+1。像这样的算式就是连加算式。
(2)计算方法:计算5 + 2 + 1时,先算5 + 2 = 7 ,然后用算的结果7加1得8,也就是说,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用图表示为:。
(3)算式的读法:5 + 2 + 1 = 8 ,读作:5加2加1等于8 。
提示:教学时,要抓住情景图里小鸡的组成,使学生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品析:在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出来;或是先算5+2=7,再算
7+1=8;或者还有其他方法,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要给予肯定。】
◎顺承连加,研学连减。
在总结完连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那么,连续减法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和学生一起观察教材第65页情景图(二),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草地上原来有8只。
②先跑掉了2只。
③后来又跑掉了2只。
(2)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还剩下几只?
◎同桌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题意列算式:要求还剩几只,就是从的总数里去掉先走的2只,再去掉又走的2只,也就是从总数里把两次走的的只数都减去,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2-2。像这样的算式就是连减算式。
(2)计算方法:计算8-2-2时,先算8-2=6,然后再用6减去另一个数2,得4,用图表示为:
(3)算式的读法: 8-2-2=4 ,读作:8减2减2等于4 。
提示:教学时,要抓住情景图里部分小鸡的离开,使学生理解连减的运算顺序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景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本课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计算连加、连减算式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之间讨论,结合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得出结论:在进行连加、连减计算时,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品析: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本题是通过摆一摆或画一画来填数,主要是为了巩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参考答案】
1 8 5 2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快互相说一说吧!”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对连加、连减含义的理解及怎样计算连加、连减等相关内容,初步学会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喂鸡”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激励学生的手段也还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练 习 十 四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填空题
难度不大,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抽查。
2
看图列式计算
难度不大,作为作业做到作业本上。教师面批面改。
3
计算题
难度不大,小组以比赛的方式解决。教师点评。
4
看图列式计算
有难度,作为作业在课下完成。教师面批面改。
5
计算题
难度不大,小组以比赛的方式解决。教师点拨。
6
填空题
难度大,教师先点拨,然后在班上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最后教师总结。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本题是一种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渡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第2题:本题是看图列式计算题。解决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流利地表达题意,写出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式子中各数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连加的认识。
第3题:本题是计算连加的题目,计算时注意第一步得出结果后再算第二步。
第4题:本题是看图列式计算题。解决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比较流利地表达题意,写出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式子中各数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连减的认识。
第5题:本题主要训练学生连减题的计算方法和意义,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连减题的理解。
第6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连加题的计算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本题既是一道连加计算,又是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维方法填出适当的数,计算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先算出已给两数相加的得数,然后用填未知加数的方法看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与哪个数相加得9。
习题参考答案
1.竖排:5 9 9 6 10 10 3 6 6
2.4 2 9 3 1 10
3.8 9 10  8 8 10
4.2 2 1 6
5.0 2 1  3 2 0 0 0 1
6.提示:1+3+5=9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