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认 识 钟 表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 识 钟 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84~85页内容及第86~87页练习十九。
内容简析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
2.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3.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连一连,和认一认等活动,来认识钟表和整时,并在生活中认识钟表。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吗?游戏规则:一人扮老狼,捂着眼睛面朝着墙,其余同学扮小羊站在老狼背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九点了或七点了。”小羊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大声说:“十二点啦!”这时小羊四散跑开,因为老狼一报十二点就意味着追捕开始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游戏吧!(游戏开始)
师:这个游戏是与时间有关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间,认识钟表吧!(板书课题)
【品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好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为了让他们尽快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游戏活动,一下子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谜语导入法: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嘀嗒嘀嗒当当当,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你,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可能说:闹钟, 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钟表)
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生看)
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由此导入课题。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钟表。通过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84页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都有两根指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②都有从1到12这12个数。
③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认识钟表。
日常生活中的钟表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手表这样的,一种是像电子表这样的。
(3)认识整时。
点拨:借助学生生活,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认识、了解钟面,注意区分分针和时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品析: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尝试拨钟。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天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拨在带来的小钟上,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讲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组操作后,各组选派代表展示所拨时刻。
(2)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按照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把这些时间分分类。
先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分,从中选取整时的钟面进行教学。
(3)比较归纳。
师:观察这些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①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②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8时、3时、6时)
(4)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8时在电子表上是怎样显示的?
表面上有2个点,点的左边是8,同时点的右边是“00”,就是8时。
像这样的表示形式,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这就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表示法。
◎教师小结,总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1)普通表示法。如:8时。
(2)电子表表示法。如:8:00。
【品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和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设计新颖。另外,通过设计“像这样的表示形式,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了解整时的表达方法。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认识钟面和表示整时的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如何区分时针和分针?
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小组总结出来,最后找一名代表说一说。
时针:又粗又短的针是时针,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
质疑二:聪聪给自己设计了一张作息时间表,同学们看看合理吗?
7时起床,8时上学,10时做操,12时吃午饭,下午6时看动画片,晚上9时睡觉。
学生讨论后交流:设计合理,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品析:引导学生对聪聪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85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钟表的能力。此题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将小明一天的主要活动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每个钟面上的时间写出整时,巩固对整时的认识。
【参考答案】
9:00 10:00 12:00 6:00 9:00
小明上午9时在看书,晚上9时在睡觉。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怎样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师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对于“早睡早起”“看电视”“睡懒觉”等情节都有切身体会,通过“你想对小明说什么?”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进行认识与评价,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把对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利用小明的作息时间情境图呈现“现实冲突”——为什么一天中有两个9时?让学生“议一议”,为后面的时间学习做铺垫。
我的反思:
?
板书设计
认 识 钟 表
练 习 十 九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连一连
难度不大,在小组内讨论并完成。教师抽查。
2
说一说
难度不大,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小组内解决。课上完成。
3
填空
作为作业做在作业本上。教师面批面改。
4
连一连
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此题。
5
判断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此题。
6
说一说
先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最后在班上找两名同学说一说答案和思考过程,教师评价。
7
动手拨一拨
同桌互相看着拨一拨,然后教师找三名同学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实际操作。
8
填空
在小组内完成,教师抽查。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整时,是对基础知识的训练。
第2题:帮助学生在拨钟表的活动中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教材上认读整时的钟面一般是静止的,而真实的表针是在不停运动的。同时表针的运动是具有方向和运动速度的。所以学生通过拨一拨钟表,可以加深对表针的运动顺序和整时的理解。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时的认识,还使学生认识到整时的顺序,为后面学习几时几分做了铺垫。教师可以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以实际操作为主进行练习。
第4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时间的安排。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说说图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为每幅图找出活动发生的时间,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末的生活实际来想一想,自己每个时刻都在做什么,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周末的生活。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6时和12时的区分。主要训练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辨认。能根据整时的表示方法记录时间。
第6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时的认识 。本题是一道接近整时的习题,为了深化学生对整时的认识,降低将来“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安排此题,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钟表模型,来感受“快到”与“刚过”。
第7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比第2题的要求有所提高。先组织学生拨一拨,用钟面上的表针来表示整时,也可以准备一些没有表针的钟面,让学生画表针表示时间。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确定最后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先观察弄清图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前面的钟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的钟面怎么表示?”
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提示:此题是让同学们看钟表,说时间。除了和老师一起做以外,还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其中一人拨钟表,另一人说时间,巩固对整时的认识。
3.4时 10时 6时 12时
4.略
5.不对 6:00 对
6.快12时了。 8时过一点儿。
7. 提示:同学们可以两人一组,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表,巩固对整时的认识。
8.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