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好生物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

文档属性

名称 充分利用好生物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1-17 1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充分利用好生物学教材
提高课堂效率吴成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58758363(O)
wucj@pep.com.cn
2007年11月“内容太多了,讲不完!”
“那么多栏目,怎么用啊?”
“知识不系统,跳跃性太大!”
“各章节重点不好确定!”
“探究活动太多,根本做不完!”关于教材,时常听到的问题与矛盾新教材内容多在哪?知识内容
局部有增有减,总体上没有增多.
增加的内容如:免疫、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减少的内容如:个体水平的新陈代谢、个体发育。
从知识的角度看基本维持平衡新教材内容多在哪?主要增加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
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为什么增加这三方面内容?体现课标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要求教材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体验、科学方法的领悟、探究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倡导探究性学习” ,要求教材设计较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来体验过程、领悟方法、培养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要求教材将知识内容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与生活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过程中来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教材 是什么?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为编制的一种学习资源。
教材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材是一种主要的学习资源
教材集中了许多的心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依托教材资源,搞好试卷开发三、生物技术实践的教学一、依据课标学会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一、依据课标学会对教材内容的取舍1、对学习内容教学的取舍
2、对教材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
3、对教材栏目的取舍一、依据课标学会对教材的取舍 不讲
自学
粗讲
精讲课后的一些栏目,用于课后阅读 对一些课程标准未做硬性规定的内容或重要性不强的内容 一般性知识或实验 核心的概念和重点知识 1、对教材内容教学的取舍
知识内容教学应突出重点
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必讲述得面面俱到。应当认真研究课标的要求,分析不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育价值,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的讲授集中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要突出主干知识,突出核心的概念和原理。枝节性知识、学生自己读书即可明白的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学。 关于核心概念的教学 事例1:蜜蜂的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它们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32条染色体,而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它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多少条染色体?那么,我们认为雄蜂是几倍体?(学生的答案:1个染色体组,16条染色体,叫一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事例2: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6个染色体组,由它的花粉发育成的植株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叫几倍体?(学生答案:3个染色体组,三倍体)工蜂蜂王雄蜂与一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形成认识冲突例:单倍体概念的形成 概念不应该都是由教师直接讲解和给出,而应该创设条件或情景让学生自主建构1、在概念教学时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可供分析的图片、模型或情景材料,而不要只是让学生空洞地想像。
2、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概念,形成认识。 帮助学生在章节的学习中形成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对关键性的概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学生容易弄混和弄错的地方2、对教材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 做与不做
做的方式根据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来确定.
根据学校课程资源条件来确定.
根据不同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来确定.
如下页.(1)探究活动的取舍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 种群和群落(2)对重点实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要理解到位2、对教材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P7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P813、对教材栏目的取舍
用与不用
用的位置
用的方式教材各种栏目如何运用问题探讨:上课导入时可用,意图是思维热身,不一定马上讨论出答案.
本节聚焦:本节重点,教师清楚即可,不必写在黑板上.
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穿插,不一定严格按照教材上的位置,也不一定都做.
练习:基础题是所有学生必做的.拓展题是选做的,意在活跃思维,并且不都追求统一答案.
旁栏思考题:感兴趣的同学思考,不要求都做。
相关信息、知识链接、学科交叉等不做必学要求。
自我检测:概念检测、知识迁移和技能应用是必做的,思维拓展是选做的。
问题探讨开始就能解决的问题
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边听课边解决问题
课结束时才解决的问题
可用也可不用教材中的问题 p20 用好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活动问题:教学过程和活动都是教师严密控制的程序吗? 现象:
(1)幻灯一张接一张,问题一个接一个
(2)内容无论难易都平均用力和用时
(3)讲课45分钟从上课铃开始到下课铃声结束
(4)教学活动是一种严密的程序性活动
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二、依托教材资源,开展试卷开发教材的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命题素材的来源例1: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例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一节的模拟实验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现有两种类型的伞藻,一种伞帽为伞形帽的伞藻,另一种为菊花形帽的伞藻。为了探究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某人用伞藻做了如下实验:
a. 将两种伞藻的伞帽和柄分别剪掉,留下假根。
b. 将伞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c. 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在伞形帽伞藻的柄上长出了菊花形伞帽。 针对以上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为一个不完整的实验,应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为:
(2)预测实验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细胞核的作用,除上述实验外,还可以通过移植细胞核来完成,如下:
A组:将菊花形帽伞藻假根中的细胞核移出,并移入去掉伞帽的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中。
与A组相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B组:
预测实验现象:
(3)A组的实验现象是
(4)B组的实验现象是
(5)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 在菊花形帽伞藻的柄上长出了伞形帽。(3) 在伞形帽伞藻的柄上长出了菊花形伞帽 (4) 在菊花形伞藻的柄上长出了伞形帽(5)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将伞形帽伞藻假根中的细胞核移出,并移入去掉伞帽的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中。(1)将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细菌细胞微小,但是代谢却异常旺盛,有人认为细菌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即相对表面积很大,所以能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模拟探究实验,研究细胞相对表面积与物质交换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用具:0.1%NaOH溶液,3×3×6cm含酚酞的琼脂块,纸巾,塑料刀,250ml烧杯,直尺等
提出假设:
预期实验结果:边长小的琼脂块变色深度大。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琼脂块(内含酚酞)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 cm、2 cm和1 cm的立方体;
(2)将以上三块琼脂样品浸在0.1%NaOH溶液中,处理10 min;
(3)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 ,并计算出 。
请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回答:
(1)请你为此项研究拟定一个课题名称??????? ???????????? ;
(2)该研究中所用的细胞模型是?????????????? ????? ;
(3)实验中在样品内加入酚酞是为了检测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原因是????? ? ??? 。(4)通过计算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上表数据,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据此推测三个样品中,NaOH扩散部位的体积占细胞体积的比从大到小依次为??? ?????????? 。
(5)通常情况下,细胞的边长小于0.1 cm。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对细胞的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合理解释是:????????? ?????????????????? 。 有一位同学说他知道酵母菌能使葡萄糖产生酒精,但是不清楚这一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而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另一位同学说他知道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是不知道不同条件下产生CO2的是否一样多。 下面为这两位同学作出的四种假设
①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产生的CO2比在无氧条件下要多
②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产生的CO2比在有氧条件下要多
③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产生的CO2比在无氧条件下要少
④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酒精,产生的CO2比在有氧条件下要少
针对以上的假设,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看法,以下为四种看法,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上述四种假设都成立,因为是假设,是未知结果,无所谓好坏
B.上述四种假设中只有②和④成立,因为我们知道在有氧的条件下酒精会进一步分解
C.上述四种假设中只有①和②成立,因为我们知道在有氧的条件下葡萄糖中的碳会与氧气反应生成CO2,因此生成的CO2多
D.上述四种假设中只有④成立,因为只有④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之上作出的答案:D背景: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假设:设计实验: 1、配制等量的培养赤霉菌的液体培养基两份,并灭菌处理。赤霉菌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促进了水稻植株比健康植株长得更高,结实率很低。2、将赤霉菌接种到一份液体培养基上,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另一份液体培养基不进行接种处理。 1、配制等量的培养赤霉菌的液体培养基两份,并灭菌处理。2、将赤霉菌接种到一份液体培养基上,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另一份液体培养基不进行接种处理。 5、定期将甲液喷施到A组水稻的幼苗上,将乙液喷施到B组水稻的幼苗上,而C组水稻幼苗不作处理,将三组水稻幼苗放在适宜的同等条件生长。6、定期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测量、记录三组水稻的株高和结实率,计算其平均值。3、一段时间后,分别过滤得到两份液体培养基的滤液,其中接种了赤霉菌的滤液为甲液,未接种赤霉菌的滤液为乙液。4、选取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水稻幼苗若干,平均分成A、B、C三组。预测结果:A组水稻幼苗的平均株高要比B组和C组水稻幼苗的平均株高要高,结实率要低;B组和C组水稻幼苗的平均株高基本相同,结实率基本相同。命题时可以考虑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的能力例1:物质的鉴定
例2:细胞呼吸 我们去商场购买奶粉的时候,会发现奶粉可以分为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一般情况下,脱脂奶粉的价格比全脂奶粉要高。有人举报某商场假冒“脱脂奶粉”。如果你是调查小组的成员,请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来检测该商场的“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
提示:
(1)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蔗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等成分。
(2)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
以下为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1.检测 “脱脂奶粉”是否用淀粉冒充
将采集来的“脱脂奶粉”取少许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向其中加入1~2滴 ,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结论:如果溶液变成 色,则说明该“脱脂奶粉”是假冒的;否则,则证明该“脱脂奶粉”不是用 冒充的。
2.检测检测 “脱脂奶粉”中淀粉的含量
取采集来的“脱脂奶粉”和真正的全脂奶粉各少许配成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苏丹Ⅳ染液。
结论:如果A、B试管都呈 ,则证明该“脱脂奶粉”为 产品;如果 ,则证明该“脱脂奶粉”不是全脂奶粉。碘液蓝色淀粉红色全脂奶粉的假冒A试管的红色比B试管的红色要浅很多(1)将糯米煮熟的目的是什么?
(2)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
(3)在发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米饭中有大量的水生成,其原因是什么?
(4)制作米酒需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而发酵坛并未密封,这种无氧呼吸的环境条件是怎样形成的?
(5)请简述在米酒的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在发酵坛内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的此消彼长的过程,并写出这两种呼吸方式的总的反应式。
(6)米酒的酒精含量除了可以用鼻嗅和用嘴品尝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检测,你采用的化学试剂是什么?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下面为家庭制作米酒的过程:先将糯米煮熟,待冷却至常温后,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含有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左右),一至两天后就可以制成米酒。现根据以上的资料和已学习的细胞呼吸的知识分析和回答下列问题。(1)一是杀灭其他杂菌,二是糯米煮熟后有利于酵母菌利用其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发酵。
(2)增加米饭中的溶氧量,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加快代谢和繁殖。
(3)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了大量的水
(4)酵母菌开始时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水,水逐渐淹没了米饭和酵母菌,从而创造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而需要的无氧条件。
(5)酵母菌开始时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能量,有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形成种群优势,随着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水,酵母菌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此时产生大量的酒精,米饭最终变成米酒。
(6)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成灰绿色三、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教学 实验难度很大,无法操作
缺少实验仪器和药品
课堂实验无法管理和控制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