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邓慧君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大题,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民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 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重要举措。但是,有人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异彩纷呈。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500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提出“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朴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都有着过春节、吃年夜饭等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
B. 文化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不同的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缺乏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C.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在则希望在,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文化亡则民族亡,即使无外敌入侵。
D. 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夭下”是民族政权覆灭且伴随种族消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从文化与民族认同、文化与民族生存的关系的角度,阐释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存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B. 第三段以上古时代诞生的人类最早的文明被被外来文明置换,但后来又可以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来说明文化的更替性。
C. 第五段,作者以否定殖民者提出的“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谬论来说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
D. 文章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地区的文明的消亡和中国的契丹文明的消亡,说明了历史上文明消亡的两种途径。
B. 我们只有坚决反对多元文化,积极提倡主体文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才能延续中华文脉,从而振兴中华。
C. 西方殖民者为了自己垄断世界资源、奴役异族人民提出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D.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游戏障碍"(又称“游戏成癮”)列为精神疾病之游戏成癮是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仍将游戏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无法通过个人心理因素进行克制。
就游戏成瘾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领域造成重大伤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游戏有关的疾病定义,名为“有害的游戏行为”。它指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玩游戏模式,对本人或周边其他人造成了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例知玩到视网膜脱落),主要表现在玩的频率过高、在游戏上消耗的时间过长、玩游戏不计后果、产生与游成有关的高危险行为等,或者以上多种。而且大多数时候本人虽然已知这种行为会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但依日无法停止。
摘(编自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我们专家委员会之前的讨论中,有人觉得社会问题不应该变成医学问题,但专家委员会后来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将它变成医学问题,是有利于我们进行千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比如,以前,有些人脾气不好,大家觉得是性格问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他们是患上了焦虑症。也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医学研究发现他们不只有心理问题,其实身体也出了问题。“游戏障”被列入疾病范畴之后,就意味着家庭可以将忠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也减少了人们的一些误区。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只是将“游戏障碍”列入疾病的范畴,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原始阶段,比如,并没有直接针对“游戏障碍”的药物,因为此前药物的研发者会认为,根本没有这种病,怎么发明药物呢?未来,相关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努力跟上。
我们提出了“游戏障碍”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意味着能够规范地了解这种疾病在社会中的情况。我们可以有效地统计发病率、发病高发年龄等情况,有助于医学的进步。此外,这也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诊疗市场,毕竟这个市场之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摘编自《世卫专家揭秘游戏成为何“入病”》)
材料四
中国网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现象已不能再被忽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网络游戏公司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提供游戏服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将不会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不仅是法律規定的义务,更是社会要求使然。游戏公司在创作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容恰当、模式合法,而且要在技术上将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进行隔离,在运营游戏中时刻提醒玩家回归现实,不要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创作游戏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广大游戏公司不要忘记产业发展的初衷。
现代社会离不开游戏娱乐产业,离不开游戏创作者,但是娱乐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游戏丧失本性,希望游戏公司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利益,为未成年人创造出更优的成长环境。
(摘编自《游戏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游戏成瘾”者把游戏当作生活的主要部分,沉溺其中,无法控制自己玩游戏。
B.“有害的游戏行为”是不健康的,它具备高频率、长时间、不计后果等特征,还可能出现与游戏相关的高危险行为。
C.从我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分布状况图来看,整体上,有将近半数的青少年不到14岁就开始玩网络游戏。
D.网络游戏的开发者和运营商应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其运营的网络游戏,这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愿意交流,不愿意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且时间超过一年,可以确定其已经“游戏成瘾”。
B.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阿络游戏呈日益低龄化趋势、年龄段越小,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在10岁及以下的比重越大。
C.由于认识上的滞后,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这一疾病,医疗工作者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药物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D.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是因为各游戏公司忘记了产业发展的初衷,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6.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有何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大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选自契诃夫《乞丐》(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敝”。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作伏笔。
C.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摊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D.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8.小说在刻画卢什科犬形象时,突出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7分)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①,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②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纛:用羽毛做的类似旗子的装饰物,插于车衡之左。②匈匈:动乱,纷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释:放走
B.项王许之 许:称赞
C.汉王笑谢曰 谢:拒绝
D.项王兵罢食绝 罢:通“疲”,疲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战争期间可以用来为军队输送粮食。
B.“太牢”,指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豖三牲具备,文中指以太牢之宴来接待贵宾。
C.“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辞官的婉辞,官员告老还乡,不再领取朝廷俸禄。
D.“鸿沟”,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河南荥阳成皋一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增劝说项王拒绝了汉王割荥阳以西为汉的讲和条件,他们还包围了汉王所在的荥阳,汉王就用陈平的计策,最终离间了项王和范增。
B.汉王的部将纪信乘坐黄屋车,假称汉王因城中粮食吃尽投降项王,结果被项王烧死。但是汉王得以带着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跑到成皋。
C.项王喜欢斗力,不止一次要与汉王决战;他威猛过人,当楼烦要用箭射他的时候,他瞪大眼睛大吼一声,就吓退了楼烦,使他不敢出营。
D.项王和汉王在广武涧两边对话时,项王很生气,要和汉王决战。汉王拒绝了项王决战的要求,然后一桩一桩地列举了项王的罪状,结果被项王的弓箭手射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2)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无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E.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15.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4)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青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 即弹琴是为??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20. 先剔除一个与段意关系不够密切的句子,再把剩余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分)
①特别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不加制约,就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滥用手中的权力。
②只有强化对权力的制约,才能防止权力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③权力制约,就是权力所有者运用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特定的限制与约束。
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⑤由于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具有强制性和不对等性,当其不受限制地被运用时,必然出现无限扩张的异化倾向。
⑥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应删除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下面是某同学参加大学自主招生时写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贵校是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学,人文底蕴深厚,综合实力不一般,并且贵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被巻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我垂青已久。责校名师云集,有很多杠杠的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更是在全国名噪一时,我期盼能成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我正值高三复习的紧张时刻,拨冗给您写信,若有词不达意之处,请见谅。
答: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近代的中国人如果穿越到今天的中国,走进自己似曾相识的场所,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某文学社开展“穿越百年看今朝”主题创作活动。请从《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祝福》里的祥林嫂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篇文章,参与活动。
要求:以所选人物的口吻叙写,想象合理,主旨鲜明,不少于800字。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