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0: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1、课题及章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片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析图能力;
2.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深化知识。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情境一:播放音频《采莲》,学生欣赏南方地区景观图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找出图片的共同点,引入新课。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
〖讲新授课〗
情景二:
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准备去南方地区旅游,希望同学们帮忙考察,给出合理化的建议。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后提出建议,并书写在导学案上,汇总时进行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要求利用导学案,分小组找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地形 地形特点
主要地形区
气候 温度带
干湿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植被
土壤
主要农作物
过渡:小明准备提计划去南方地区的旅游线路,可是他还不是很清楚南方地区究竟在哪,谁可以帮帮他?
交流展示:根据地图,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介绍南方地区自然情况,教师引导补充。
第一框: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地理位置(第一小组展示)
(1).在地图上找出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南海。
(2).引导学生说出: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3).激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地理事物其他相关的知识点做补充。例如: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青藏地区所处阶梯位置、东部四大海域的划分等。
过渡:小明说,使用了地图,我终于明白南方在哪了,可是南方地区那么大,谁能给我推荐几个有“南方特色”的景点呢?
2、地形(第二小组展示)
(1).地形特点:
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差异,感受南方地区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利用巫山、雪峰山作为地理阶梯分界线的地理意义,理解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存在明显差异。
(2).主要地形区:
①学生以读图的形式,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
②以四川九寨沟的美景入手,导入介绍四川盆地。
③播放微课介绍云贵高原“喀斯特”景观。
合作探究一:
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教师利用地形图应到学生认识到地形对区域气候产生的影响,逐步形成答题思路,归纳答题技巧。试着让学生合作自主解决第二小问。
3、气候(第三小组展示)
(1).利用地图分析出南方地区的温度带、干湿区、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2).引导学生和北方地区的各个方面做对比和区分。
4、植被(第四组展示)
从气候角度出发,分析植被特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土壤(第五组展示)
湿热的气候下,发育了红土地。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作对比。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6、主要农作物(第六组展示)
引导学生对作物进行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
拓展延伸: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日常饮食,扩充南方盛产的作物。
合作探究二:
南方地区农作物种类较多,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归纳。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追问:南方发展农业有什么不利条件?不利条件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总结归纳:
1、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以抢答形式,回顾本节知识点,最后形成知识网络,归纳总结。
2、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给小明提出什么建议?云贵地区看玉龙雪山,四川盆地吃火锅,海南领略热带海岛风光等等。
〖练习反馈〗
1、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
B.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面濒临黄海和南海
C.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红色土地上长着茶树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能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A___ B___ C__ D__
(2)岛屿 E___ F____
(3)山脉 ①___ ②___③___④___ ⑤__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预期、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学习,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感受南方风光独特的韵味。
但是这节课内容多、容量大,知识性强,且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也对教师教学方法使用的巨大挑战。在教学中,我用南方地区景观图入手,配合视频与诗句使学生感受南方地区的独特风光。课堂上用地图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逐渐理解并掌握本节课基础知识。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学生对于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掌握不到位,北方与南方知识点易混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较差,在后期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自然特征

气候

植被

土壤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农业

主要农作物

发展农业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