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2.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是化学变化,从石油中分离出石油气,汽油、航空煤油等属于物理变化
B.煤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因此煤只适宜作燃料
C.人类必须节约使用能源,并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D.要重视煤和石油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我国正在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种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石油可炼制汽油
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用玉米、高梁等发酵可制乙醇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4.深海海底大量存在的天然气积冰丘(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面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
C.采煤矿井常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5.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6.我国很多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火源引起的.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应在林区入口处张贴以下标志中的( )
A. B. C. D.
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乙醇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瓷碟子,碟子底部有炭黑出现,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改变煤的着火点
C.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C.汽车发动机中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态为了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而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下列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煤
1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
C.点燃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D.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12.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二、填空题
13.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__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以下对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乙醇来源丰富 B 乙醇是可再生能源 C 乙醇汽油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14.(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还有少量单质硫.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兵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其体内打上一些孔.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
(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如______.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为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煤气厂常在水煤气中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
(4)若家里的煤气罐有泄漏现象,你将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
(5)若要检测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可采用物质X进行测定,反应的原理为.请根据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的化学式:______.
15.(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受热后生成苏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碳酸氢钠的性质有______.
②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2)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若家中煤气泄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6.下面图画记录了中国消防博物馆.
古代厅﹣徽派防火墙 近现代厅﹣灭火器
防火防灾体验馆
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 火灾时,穿过浓烟
请结合图画回答问题.
(1)古代厅.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类用火、防火的历史则更为久远.依据灭火原理,徽派防火墙(又叫马头墙,能阻止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是_____.
(2)近现代厅.明国时期,化学灭火剂由外埠引入使用,消防工业兴起并逐步兴盛.
①气体灭火剂﹣七氟丙烷化学式为CF3CFHCF3,所含元素种类有_____种.
②固体灭火剂﹣BC干粉灭火剂,它的主要原料是NaHCO3,灭火过程中生成的CO2能起到灭火作用,这是由于CO2具有_____的性质.
(3)防火防灾体验馆.通过场景模拟,使我们了解并掌握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①常见的防火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火灾时,穿过浓烟的正确做法是_____.
(4)防火灭火大讲堂.
①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固体Al(OH)3高温分解生成固体Al2O3和H2O,请依据反应原理分析选择Al(OH)3作为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依据化学式Al(OH)3计算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三、流程题
17.安徽淮南是产煤大市,将煤进行气化、液化变成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煤气化和液化示意图如下。
(1)煤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第①步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漏斗和_________, 经过此步骤后洗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第③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1)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B和实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19.某同学用以下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帮他分析,填写空格。
该同学做了下面对比三个实验(如图)
(1)实验1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2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3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为(按实验顺序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20.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1)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①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下图: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不需要能源 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D.可全天候使用
21.实验二中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1)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的主要成分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4)到了21世纪初,由于“西气东输”,天然气又取代了管道煤气,天然气中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的,若将燃烧煤气改为天然气,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
2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
①酒精 ②无烟煤 ③汽油 ④氢气 ⑤天然气
(2)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B.由煤加工成焦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产品
D.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为从源头消除污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燃料。随着科技发展,氢气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比较分析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六、计算题
2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 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A
6.A
7.A
8.B
9.C
10.D
11.D
12.A
13.煤 太阳能发电 C
14.使煤燃烧时能保持空气流通,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旺,更完全 CO、烟尘、SO2 C+H2O(气) CO+H2 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如果泄漏,难以觉察,会致人昏迷或死亡,所以煤气厂常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便及早觉察是否泄漏,保护人们生命安全 迅速打开门窗,关上煤气罐阀门.如果煤气泄漏严重,还应在迅速撤离现场后,打119报警 I2O5
15.① 白色固体(或白色粉末或白色粉末状固体)、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分解 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关闭煤气阀门(或关闭煤气开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等
16.封火墙可以起到隔离易燃物的作用 3 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态前行 Sb2O5 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 78
17.混合物 过滤 玻璃棒 滤纸破了,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C+H2O CO+ H2O 化合反应
18.C4P+5O22P2O5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19.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玻璃罩内的蜡烛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木条易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0.③⑤ CO2+H2O=H2CO3 CaCO3 CaO+CO2↑ BD
21.通风不好,煤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使人中毒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2CO+O22CO2CH4+2O2CO2+2H2O进气管减小(或进风管增大)
22.②③⑤④A、D2H2+O22H2O热值高,燃烧产物不污染环境,原料来源丰富B
23.8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