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类运动的基本技术——武术类运动的基本平衡技能 课件(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武术类运动的基本技术——武术类运动的基本平衡技能 课件(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0-01-10 15: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 武术教学中发展学生平衡性的案例与分析案例一、教师示范“金鸡独立、燕式平衡”动作
二、学生体会并模仿练习
(学生叉缝站立,分组练习)
三、初步判定自身平衡能力,同伴之间相互了解
四、平衡能力测试
1.测量方法
受试者站在地板或平地上,用单足(左、右足均可)站立,测量维持平衡的时间。站立时要求两眼平视前方,两手叉腰,非站立足向前自然抬起。
2.操作办法
4组同时开始测试,教师读秒,每位学生分别记录自己坚持的时间,共测三次,记录最佳成绩。
五、小组讨论
比较测试结果与体会“金鸡独立、燕式平衡”动作之间的差异,基本认识自身平衡性。
六、金鸡独立练习,燕式平衡动作辅助练习
方法:金鸡独立自行体会练习,左右轮换。燕式平衡,2人一组,1名练习1名保护帮助,保护同学站在练习学生对面,以双手轻托练习学生展开的两侧大臂,用力若即若离,并以语言提醒抬起脚和上体的高度是否到位。
七、燕式平衡动作强化练习
方法:练习初始,后抬起脚崩直搭在肋木横杠上(高度自行调节),借助肋木建立稳定性,而后抬起脚慢慢离杠高抬,
持续站立规定时间,期间可多次借力肋木。武术运动促进体能发展分析一、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体育与健康》 (水平五教师用书)界定,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协调性、平衡、灵敏和反应时。
二、与武术运动相关的体能
武术运动技巧性比较强,在通常的习练中,协调性、平衡性、灵敏性、柔韧性、爆发力、无氧耐力等与武术运动密不可分。以下动作可以体现武术动作与体能发展的相关性:

协调性 平衡性 灵活性 柔韧性 弹跳能力
无氧耐力:套路演练时长一般不低于1分20秒,常规在2~3分钟左右,运动量相当于800m跑,而且武术演练参与的肌肉比较复杂,相对来说强度更高,演练后程多处于无氧供能。
三、案例分析
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有责任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体能状况。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状况,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健康水平。上述案例,正是基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体能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方法:首先,采用身体认知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自身的平衡能力;其次,采用科学的测量办法加深学生对自身平衡能力的了解;最后通过练习“金鸡独立”、“燕式平衡”等武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
手段:采用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借助器械等手段,既有互动又有独立。辅助方位上,前后均有体验。动作难度:金鸡独立→燕式平衡,由易至难,后续还可拓展练习“望月平衡”动作。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