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第15课《表里的生物》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
表里的生物
单元
5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6年级
学习
目标
1.目标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重点
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
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里的生物》,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 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恐怖 拒绝 唯恐 单调 神秘 轻易 和谐
清脆
2、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表里到底有没有生物?“我”解开这个谜底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
出示课题:表里的生物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叙述直接导入,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1自然段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用反问句,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
(二)学习第2-10自然段
1.全班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B.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声音,想伸手摸一摸表。父亲却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
(2)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以规定:不许动。
3.小组合作学习:
(1)同桌继续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B.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画出来。C.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4.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渴求知识、求知欲强
(2)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画出来。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3)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三)学习11-21自然段
1.同桌交流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1-2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B. 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2.探讨、交流,然后回答。
(1)“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二是因为对“我”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2)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说了。
3.思考: 从文中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A.“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鸣、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得出结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动。
B.“我”爱听表里的声音。
C.“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D.“我”看到表里的世界后产生的疑惑及弄清缘由后的满足感。
教师: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四)探索交流:
找出文中中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1.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充满了童真童趣。
2.“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大段的心理、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3.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五)归纳课文的主题。
课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六)拓展阅读
钟表为什么会发出滴答的声音?
这要从机械钟表的擒纵机构说起,如果仅仅是让上满发条的表自由走起来,那么很快就会变成飞表,指针飞跑,无法计时,所以机械钟表都要有一个擒纵机构(一种机械结构),由钟摆或摆轮来一格一格释放齿轮,这样才能计时。滴答声就是擒纵机构一格格走的声音。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感悟、思考、表达。
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
通过探讨、合作,了解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课堂练习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指的是 。
二、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有些想法虽看起来幼稚可笑,但那正是一颗天真的童心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回忆一生的。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有个生物
证实——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表里有“小蝎子”
结果——见人就说父亲的话
求知欲强 天真可爱
猜测——表里有个生物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表里的生物》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qín xián qīng cuì bō li chán míng
( ) ( ) ( ) ( )
2.比一比,组一组。
虑( )扭( ) 瞪( )译( )
虚( )纽( ) 澄( )泽( )
3.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表盖
( )的泉水 ( )的世界
4.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我吓了一跳 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 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越快 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5. 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虽然……但是……
不管……都………
(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3)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缩句)
(2)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改病句)。
二、课内阅读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句子①是 描写,句子②是 描写,句子③是 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4)“我”是一个 的孩子。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琴弦 清脆 玻璃 蝉鸣
2. 考虑 虚心 扭打 枢纽 瞪眼 澄清 翻译 润泽
3.( 嘹亮)的歌声 (坚硬 )的表盖
(清澈 )的泉水 ( 美丽)的世界
4. , ,?,:。
5.(1)不管……都……… (
(2)既……又…… 之所以……是因为……
(3)虽然……但是……
(4) 不但……而且……
(5)只要……就……”
6. (1)我爱听声音
(2)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课内阅读
(1)因此 不但 还
(2)语言 动作 心理活动
(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4)好奇心特别强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课件30张PPT。表里的生物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父亲打开表让“我”观看,并解答了“我“的疑问,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这件事。
回顾一下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精读感悟学习1自然段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默读第1自然段,“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精读感悟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
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我”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反问句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精读感悟精读感悟学习2-10自然段 全班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B.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精读感悟 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有什么反应?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听声音,想伸手摸一摸表。父亲却不允许“我”动,但是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不敢,因此心里很痛苦。好奇心强。精读感悟课文中父亲多次强调“不许动”,为什么? 表在那个贫困年代,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除了具有掌握时间的功用外,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东西。父亲怕被孩子弄坏了,所以规定:不许动。
精读感悟学习2-10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1)继续课文第2-10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 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B.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画出来。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C.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精读感悟从“我”对父亲提出的一些问题中,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渴求知识求知欲强 精读感悟 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画出来。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精读感悟 作者是在怎样的好奇心驱使下,发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作者唯恐父亲把这个“美丽的世界”盖上指的是什么? 在“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的驱使下,父亲终于打开了表盖。这个“美丽的世界”是指“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面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精读感悟学习11-21自然段? 同桌交流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1-2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B. 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精读感悟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二是因为对“我”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课文中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慢慢长大了,知道了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说了。精读感悟 思考: 从文中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精读感悟 从文中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A.“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鸣、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事实,然后得出结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动。
B.“我”爱听表里的声音。
C.“我”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D.“我”看到表里的世界后产生的疑惑及弄清缘由后的满足感。精读感悟 探索交流:
找出文中中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品析语句品析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充满了童真童趣。精读感悟品析语句“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大段的心理、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精读感悟品析语句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精读感悟品析语句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形象。精读感悟精读感悟 归纳课文的主题 课文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拓展阅读 钟表为什么会发出滴答的声音?
这要从机械钟表的擒纵机构说起,如果仅仅是让上满发条的表自由走起来,那么很快就会变成飞表,指针飞跑,无法计时,所以机械钟表都要有一个擒纵机构(一种机械结构),由钟摆或摆轮来一格一格释放齿轮,这样才能计时。滴答声就是擒纵机构一格格走的声音。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这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这样的话”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父亲表里有小蝎子的话 ···· 课堂检测 二、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你能举出一些事例反驳他吗?小溪能发出流水声 风声 雨声 雷电声 …… 火山爆发声 课堂检测主题小标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有些想法虽看起来幼稚可笑,但那正是一颗天真的童心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回忆一生的。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有个生物
证实——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表里有“小蝎子”
结果——见人就说父亲的话
求知欲强 天真可爱 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