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六年级下第14课 《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六年级下第14课 《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16 16: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òu duò )
(2)及日中则如盘盂( yú yǘ )
(3)日初出沧(cāng chāng )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解释加点的字。
(1)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孔子不能决也( )
3.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      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      今义:
5.填空。
(1)《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 道理,表现了他们 的可贵精神。
二、课内阅读
1.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4.两小儿“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京的春节》 习题提高第 页《北京的春节》 习题提高 1、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
三、课外阅读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1.为加点的词注音、释义。
A.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数:
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度:
2.这是一篇用比喻来引发议论的文章,借________作比喻,从而________。
3.选文比喻说理的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4.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1) 斗(dòu )
(2)盂( yú )
沧(cāng )
2. ⑴辩论争论
 ⑵原因,缘故
⑶寒冷 
⑷裁决,判断。
3.(1)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2)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4.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为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⑴《列子·汤问》 周 列御寇 ⑵视觉 触觉 知识无尽 学无止境 独立思考 探索真理
二、课内阅读
1.例如: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2.孔子不能决也
3.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三、课外阅读
1.A shù 屡次 B dù 考虑
2.观弈 说明道理
3.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4.弈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