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古诗三首
10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等。
学习目标
1.会写1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燕
yān
(
燕山
)
yàn
(
燕子
)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读一读:
:阳春三月,两只燕(
yàn
)子飞回燕(
yān
)山脚下,来
寻找它们去年的家。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燕山】
【钩】
【何当】
【金络脑】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何时将要。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络头
书写指导:各字首撇要短,第二笔横撇是一笔、撇要长、与捺交叉舒展,口字要窄小。
络
luò
结构:左右
组词:络线
络绎不绝
造句:爷爷给大马换上了一个新
络头后,看上去特别威武!
音序:L
部首:纟
诗意: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的前两句: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诗的后两句: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
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讨论交流:
马诗
怀才不遇,
渴望一展抱负
沙如雪
月似钩
金络脑
踏青秋
《马诗》通过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脑,任意驰骋,抒发自己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
李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课堂小结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金络(luò
lòu)脑
踏(tà
tā)清秋
焚(fén
fénɡ)烧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
·
·
·
·
√
√
√
√
√
√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共21张PPT)
古诗三首
10
第
二
课时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当堂检测
助读资料
《石灰吟》
作者:于谦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暮春遇雨》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等闲】
【浑】
【清白】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平常。
我会写
锤
凿
焚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千锤万凿
书写指导:右边首笔是短撇,下边四横中上下两横要短,第二横左右两竖稍向里拉。
锤
chuí
结构:左右
组词:锤打
锤炼
造句: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
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音序:C
部首:钅
我会写
千锤万凿
书写指导:业字扁宽、下横平直要长,下边框要窄并与上横分开、里边是两横一短竖。
凿
záo
结构:上下
组词:凿孔
凿壁偷光
造句:经过千锤万凿,爷爷终于
在山上修了一条小路。
音序:Z
部首:业
我会写
焚烧
书写指导:林字要扁宽、两个捺变为点、右边点要大,火字上边点和撇要小、人字舒展。
焚
fén
结构:上下
组词:焚毁
心急如焚
造句:为了保护环境,同学们请
不要随意焚烧垃圾。
音序:F
部首:火
我会写
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
偶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语双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石灰石要变成石灰,须经过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烧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来表现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磨炼、不惧粉骨碎身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本诗语言简洁、生动,充盈着一种清白、磊落、刚正的英雄浩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课文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讨论交流: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
课文结构
石
灰
吟
等闲
不怕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课文主旨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三、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的缝隙中。(共20张PPT)
古诗三首
10
第
三
课时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助读资料
《竹
石》
作者:郑
燮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主要作品:《新竹》《山中雪后》《 墨竹图题诗》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咬】
【任】
【尔】
你。
这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任凭。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课文整体感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作者以“咬”字开篇有什么妙处?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有何含义?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讨论交流: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课后第3题哦!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方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文学特有的表现手法,使古诗词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准确把握古诗内容,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需要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
运用:
比如《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就要读一读于谦写诗的背景资料,才会把握得准确。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感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长留人间。
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咬定
不放松
立根
破岩中
千磨万击
还坚劲
任尔
南北西北风
课文结构
竹
石
坚定
顽强
有骨气
《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
课文主旨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
课堂小结
【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推荐阅读
墨
梅
思考:诗人借墨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四、精彩赏析。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如雪”“月似钩”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精练地勾勒出__________的典型环境。
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东西南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比喻
战场
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
恶势力的猖狂
恶势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