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
何保虎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感受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巧虎。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什么?
动画演示巧虎的生日。
师:巧虎听说我们班有一群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想请同学们帮他解决几个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
板书课题《分苹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把12个苹果分成三堆,每堆一样多。(按“份数”平均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每堆一样多——平均分)
2.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要求:用圆形代表苹果分一分。)
3.学生上台演示:边摆边说。
4.小结: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堆,每堆都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板书)
活动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师:同学们帮巧虎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他说(录音:谢谢小朋友的帮忙,小朋友们,我还有一个难题,能帮我解决吗?12个苹果,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呢?)你们能帮它解决吗?
1.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汇报。
3.引导观察:把12个苹果每袋4个,分成3袋,结果每份同样多,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4.对比,总结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师: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点吗?(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
???平均每份分几个;?平均分成几份。
活动三:这12个苹果还可以平均分成几袋?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的学习“平均分”的知识,老师觉得下面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12个苹果,每袋装一样多,可以装几袋呢?
1.学生思考,动手操作。
2.学生汇报。(预设:每袋3个,可以装4袋。每袋2个,可以装6袋。每袋装6个,可以装2袋。)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2题:学生圈一圈、填一填,集体交流时明确想法。
3、练一练第3题:学生圈一圈、算一算、集体交流时明确过程与方法。
4、练一练第4题:
(1)、学生读题,弄明题意。
(2)、独立探索,集体交流时引导明确想法。
(3)、教师引导:比较这些不同的分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全课总结
1、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要点,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2个苹果
平均分成3堆,每堆4个。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