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认识几分之一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认识几分之一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1 10: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辨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数的概念,经历几分之一形成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片, 课件。
学生: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陈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生说),老师觉得你们的生日真快乐,还这么热闹。今天,也有一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但他只邀请了他最好的一个朋友到郊外游玩。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食物?(课件出示,学生看图回答)
2、老师提出要求:把每种食品平均分给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各分得多少?你们会分吗?(①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两个,可以用2来表示他们分得的个数。②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1来表示他们分得的瓶数。③一个蛋糕平均分给这2位同学,怎么分这块蛋糕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分一分,按老师教你们的快速涂色的方法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学生分好后,教师演示一些错误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每一份的大小要完全一样。说说看,每人分得多少呢?
3、半块蛋糕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认识几分之一)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继续分蛋糕(课件出示蛋糕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可以用1/2来表示,(在蛋糕的一半上出示1/2。)大家跟我读:二分之一。在这里,它表示的什么?(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学生齐读。
(2)二分之一的写法,孩子们,我们看这个数,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写它的?为什么这样写吗?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的看,竖起耳朵认真的听!伸出你们的手指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先写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横线上写1,表示有这样的一份。)请你们拿出笔来,模仿老师的样子在圆片上写下1/2,同桌互相看看谁写的更漂亮。
(3)认识分数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孩子们,像1、2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整数,咱们今天学习的1/2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分数。看一看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3部分)是的,它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时出示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认读)1/2中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1叫做分子。
(4)提问:1/2的分母是几?表示什么?分子呢?现在你们知道这两位同学分别分得多少蛋糕了吧?
2、教学试一试
(1)咱们刚才用圆形纸片折出了它的1/2,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迅速涂出它的1/2好吗?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指名出示长方形,告诉全班,我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
(3)辨析:老师出示一张不是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纸,其中一份涂上颜色,看一看,这部分能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再次强调,平均分的结果每一份的大小要完全一样。)
三、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咱们继续刚才的折纸游戏,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教师巡视后,聪明的你能告诉老师涂色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1/4)你能把它写出来吗?学生先空写,然后在写到纸上。如果老师让你把这张纸再折,平均分成8份,那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20份呢?不管是什么图形,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他的几分之一。
四、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出示: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指名回答第一幅图,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思考过程:这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图里的涂色部分?迅速在书上完成其他几小题。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画√。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后,师问:这些图形都被分成了4份,为什么有的图里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4来表示,而有的却不能呢?
强调: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才能用1/4来表示。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刚才咱们通过折纸分蛋糕的活动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叫做什么数?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和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让学生在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分蛋糕的结果,介绍半个就是二分之一,帮助学生将分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接着用切开的蛋糕图直观显示的含义,并介绍1/2的读法、写法和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用一张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1/2 。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操作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从而发展数学思考。“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受分数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初步学习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从创设“两个小朋友在郊外过生日”的情境入手,再提问:“你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吗?”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一个蛋糕,怎么分这块蛋糕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圆纸片代替蛋糕分一分,按老师教你们的快速涂色的方法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学生分好后,教师演示一些错误的分法,让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每一份的大小要完全一样。说说看,每人分得多少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
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从我的教学来看,应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从学生的学来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学生由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
2、对于分数的意义,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分数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的意义应该放到新授完1/2之后,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完整地认识分数。
3、本节课有些环节我讲得过快,留给学生时间较少,最后的练习也比较少,所以导致提前下课,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还有待完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高效的数学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找到教学中有效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