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活动课]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2-03 14: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活动]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潘建勋(永嘉中学)
一、教材分析
DNA结构在高中生物遗传物质这一节中是最基础的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及遗传规律有很大促学作用。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安排的活动,DNA模型的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可加深学生对DNA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介绍了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接着说明了制作的目的要求,要求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教材第三部分清楚地列出了该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特别应明白用什么代表磷酸、什么代表脱氧核糖、什么代表含氮碱基,以及用什么对它们进行连接。教材第四部分更为详细地介绍了该实验的方法步骤。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已经学习了DNA的组成单位和组成元素,但这些基本单位即脱氧核苷酸如何构建成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没有学习,在本章的前一节刚学习了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而DNA结构如何呢?教材安排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学习,但DNA分子结构特点较抽象,学生难以了理解。因此顺理成章安排了本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通过制作DNA模型,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明确4种脱氧核糖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②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③知识深化,使学生在DNA的碱基计算问题上不但知道有A=T、G=C,以及演化出的A+G=T+C,并能具体运用在实际计算中。
2.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②感悟DNA双螺旋结构对称、简洁、和谐的科学美。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和难点,掌握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技术,学会并运用建构模型的科学方法
2.解决方法:.对每小组进行关键步骤指导,对连接方式进行讲解突出重点;板书说明制作的程序和重要环节。诱导学生理解各步骤的连接及原理等方法来突破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以及掌握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知识准备。
2.教师准备:活动用的各种材料:硬塑方框2个(长约10 cm),细铁丝2根(长约0.5 m),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若干,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若干,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代表4种不同碱基)若干,粗铁丝2根(长约10cm),订书钉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讲述)自从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的结构以来,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的水平。DNA是高科技成就的象征,是科技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因此,我们有必要牢固掌握DNA的结构和特点。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门见山提出本课时的目的
复习回顾 (讲述)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这几种物质之间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的?2.在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成长链的?3.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碱基是怎样连接的?DNA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怎样的? 学生积极回顾,在脑子里搜索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回顾本活动的知识准备
新课教学 出示各材料 在学生思考、讨论搞清楚如上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熟悉制作DNA分子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其中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代表4种不同碱基。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清晰他们所代表的物质转入本活动的教学
学生操作 (板书)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依黑板上程序和教材上的具体步骤进行连接。各种材料和用具都在实验桌上,学生可自行选择。注意分工合作,一定把时间控制好。 教师总体指导,指明制作思路。
学生操作 (1)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按照每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组成,挑选模型零件,组装成若干个脱氧核苷酸。(2)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按照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将若干个脱氧核苷酸依次穿起来,组成一条多核苷酸长链。在组装另一条多核苷酸长链时,方法相同,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两条长链的单核苷酸数目必须相同;二是两条长链并排时,必须保证碱基之间能够相互配对,不能随意组装。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在。(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两条多核苷酸长链互相连接起来。(4)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把DNA分子平面结构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生制作过程有的遇到困难,教师再详细分步指导
活动效果检查与评定: 下列评选条件仅供参考:A.科学性 要能够体现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包括DNA分子各个组件的比例是否科学,能否体现出碱基配对的情况,能否灵活转动成双螺旋,以及每个螺旋中的碱基数目是否正确等等。B.艺术性。要美观大方。C.创造性。要能够突破老师或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和制作方法。D.实用性。便于拆卸,便于保存,能够反复使用。E.超前性。利用该模型还可以作为DNA分子复制的适宜模型。 由每小组选一代表介绍本小组的作品并说明DNA分子结构特点:(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及时反馈,给学生适当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板书设计
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
八、作业设计
1.某同学制作一DNA片段模型,现准备了10个碱基A塑料片,8个碱基T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塑料片,那么至少还需准备碱基C塑料片的数目是( )
A.8 B.12 C.16 D.24
2.经统计,在制作好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A≠G,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A+T)/(C+G)=1 B.(A+C)/(G+T)=1
C.(A+G)/(T+C)≠1 D.(G+C)/(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