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下)知识点--记忆部分(江苏省淮阴市洪泽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下)知识点--记忆部分(江苏省淮阴市洪泽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2-06 13: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七下知识要点)
洪泽县岔河中学 徐东杰
第七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明了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是由许多的小室组成的,将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其实是死细胞留下的细胞壁。
2、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施莱登对动植物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植物和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创立了细胞学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等除外)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平是防止气泡的产生;用碘液染色是使物像更清晰。
4、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活细胞细胞质是流动的)、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液泡(内含细胞液)、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此外动植物细胞质里还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5、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克隆动物时,用A动物的细胞核,克隆出来的动物就像A。
6、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有两个原因,一是细胞分裂使数目增多;二是细胞生长使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前染色体要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再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这样就保证了每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7、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癌细胞是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无限分裂下去的结果。
第八章 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8、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如观察叶的横切面:表皮—保护组织;叶肉—基本组织;叶脉里的导管筛管—输导组织;叶脉里的纤维—机械组织。(芽、根尖里有分生组织)。又如,根尖由这样一些组织构成:根冠—保护组织,分生区—分生组织,伸长区—基本组织,成熟区(也叫根毛区)--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利用植物的小块组织,在无菌的培养瓶中培养繁殖出完整植物体的方法叫做组织培养。好处是可在短时间内繁殖出成千上万个新的植株,且可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被子植物具有六种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10、许多动物及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理活动,就构成了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等器官组成)、循环、内分泌、生殖、泌尿、神经系统。人和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覆盖在皮肤外表面和体内气管、胃、肠等腔壁的内表面,如小肠绒毛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肌肉组织(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结缔组织(血液、骨组织、脂肪、肌腱)、神经组织(脑、脊髓)。
11、人体的组成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是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
12、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内有心脏、肺等)和腹腔(内有胃肠肝肾膀胱抢救等)。
13、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但也能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细菌、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不叫反射),它能趋利避害。
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通过表膜呼吸;用口沟取食;在食物泡里消化食物;收集管和伸缩泡用来排泄体内废物。进行分裂生殖。
14、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组成。在有氧时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没氧的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个过程也叫做发酵。馒头、面包暄软多孔就是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而造成的。
第九章 地面上的生物
15、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其中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的叫做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大多属被子植物。而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的,叫做裸子植物,常见的有各种松、杉、柏,苏铁,银杏等。中国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16、桃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组成,子房里有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桃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皮又由外果皮、中果皮(可食)、内果皮(核壳)组成。
16、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贯众、蕨、卷柏、凤尾蕨等,它们只有根、茎、叶三种器官,用孢子繁殖。
17、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金发藓等,葫芦藓短小的茎里没有输导组织,又小又薄的叶起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作用,没有真正的根,其假根起固定作用。
1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运动快速。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它是卵生的。袋鼠、袋狼等有袋类的胎儿发育不完全,必须在育儿袋中生活一段时间。家免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盲肠粗大发达,与消化植食性食物相适应。我国野生哺乳动物约580种。
19、蜥蜴、壁虎、蛇、龟、鳖、鳄是爬行动物,身体也分为五个部分,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适于陆地生活,体温不恒定,卵生。
第十章 水中的生物
20、鲫鱼身体呈梭形或流线型,可减小游泳时阻力;用鳃呼吸;由小孔组成的侧线和内部神经相连,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体腔内的鳔能调节身体比重,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前进的动力主要是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21、青、草、鳙、鲢称为我国的四大家鱼,因为它们的食性和生活水层不同,可以放在一个池塘里,叫做混合放养。
22、河蚌、乌贼 蜗牛、田螺是软体动物。河蚌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用斧足运动,鳃呼吸。
23、海带、紫菜、水绵、衣藻等是藻类植物,它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水绵的叶绿体带形,呈螺旋状。
第十一章 空中的生物
24、家鸽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特点有:身体流线形,长骨中空,扁骨薄,胸肌发达,前肢和尾着生大型正羽,嗉囊贮存食物,肌胃磨碎食物,食量大消化力强,气囊有辅助呼吸(双重呼吸)和散发热量的作用。鸟类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角质的喙,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25、身体分三段(头胸腹),四翅六足是昆虫。蝗虫的单眼能感光,复眼是视觉器官,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通过腹部的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气管的开口),蝗虫活动范围大,危害性强。
第十二章 土壤里的生物
26、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身体中许多体节组成,用湿润的体壁呼吸,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助进行运动。
27、细菌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有三种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螺旋形(螺旋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裂生殖。放线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
28.酵母菌、霉菌属真菌,它们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柑橘皮上)和匍枝根霉(馒头上),用孢子繁殖。平菇、香菇等是大型的食用真菌。
29、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
第十三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30、甘薯、山芋是同物异名,杜鹃花、杜鹃鸟是异物同名。这些俗名引起生物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的不便。科学的国际通用名称叫学名,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拉丁文字,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它的都是小写。如玉米Zea mays.
31、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生物学家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不同,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2、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数就越多,相似程度越小;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数就越少,相似程度越高。
33、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一类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纲、两栖纲(青蛙、大鲵、蝾螈、蟾蜍)、爬行纲(蜥蜴、壁虎、蛇、龟、鳖、鳄)、鸟纲(鸡鸭鹅鸽等)和哺乳纲;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草履虫)、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血吸虫)、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河蚌)、节肢动物(蝗虫)。
34、地球上的植物有30万种,分为藻类植物(海带)、苔藓植物(葫芦藓)、蕨类植物(贯众)、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5、生物检索表是我们鉴别生物种类的一个常用工具。
36、我国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杉、桫椤、鹅掌楸、银杏、水杉等;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金丝猴、大鲵、中华鲟、朱鹮等。
37、植物中的“活化石”有:银杏、冷杉、银杉、云杉、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红豆杉,珙桐等,银杏、银杉、珙桐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动物中的“活化石”有:国宝大熊猫、水中的中华鲟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