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下)知识点--记忆部分(江苏省淮阴市洪泽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下)知识点--记忆部分(江苏省淮阴市洪泽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2-06 13: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科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八下知识要点)
洪泽县岔河中学 徐东杰
一、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一)、生物的遗传
 1、遗传: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的现象。
 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4、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5、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6、DNA分子上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基因就是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7、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基因通过生殖传到下一代。
8、染色体的传递过程:
     (父)23对        (母)23对
      精子23条         卵子23条
             受精卵23对
9、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即23条。
10、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11、基因组合规律:显+显=显;显+隐=显;隐+隐=隐
12、基因表现型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13、会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常染色体22对
14、染色体
        性染色体1对
15、常见的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16、遗传病的预防方法:禁止近亲结婚、婚前检查、遗传咨询。
(二)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以及后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的差异现象。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2、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变异的意义:(1)可遗传的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2)促进生物更好的适应生存的环境
         (3)可以遗传的变异促进生物的进化的历程。
4、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基因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变异。
二、生命进化的长河
物质条件:原环境始大气
1、生命诞生的条件  能量条件:火山、闪电等
            环境条件: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
3、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大气能够产生有机物。
4、化石是表明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5、始祖鸟化石证明了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
而进化而来的
6、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7、生物进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8、进化历程
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脊椎动物动物历程:            原始的哺乳类
原始的鱼类→原始的两栖类→原始的爬行类→原始的鸟类
9、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10、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1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12、直立行走是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工具的使用和制作促进了大脑的发达,使脑容量不断增加。
13、《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三、人类对疾病的抵御
 (一)人体的免疫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1、人体免疫防线:  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2、免疫器官主要有骨髓、胸腺、淋巴结、睥。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3、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异物等)叫做抗原。
4、通常一种抗体只能消灭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也就是说抗体与抗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5、免疫的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6、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免疫接种就是人在不生病的状况下,产生
抵御这种病原体的抗体。
7、计划免疫: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日。
(二)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就是致病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3、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只能营寄生生活。根据寄主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胞病毒。
4、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传染病具有的两大特点:(1)具有流行性,(2)具有传染性
6、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7、艾滋病中方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四、健康的生活
 1、健康的含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健康的身体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的标志,加强体育锻练是保持身体健康一个重要保障。
3、拥有愉快的心情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是青少年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的标志。
4、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每年的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5、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6、面对急病或受伤同学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抢救伤者最佳的方法。动脉出血采取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采取远心端止血。
7、学会区分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标志。
五、关注我们的家园
1、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迁移。
2、2002年我国频布了第一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3、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污染是: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4、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
5、水质污染主要来自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废水。
6、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认识中国环境保护徽
六、留住碧水蓝天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是由于环境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滥捕乱猎、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的。
3、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措施:①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建设自然保护区③采取迁地保护④人工的养殖、栽培和人式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4、生物资源是保持可持续性利用必须实施无公害的清洁能源的生产;实施生活垃圾分
类回收;杜绝随意向田野、河流排放污物减少环境的污染。
5、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地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套种,充分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太阳光和土壤资源,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是区别于普通的农业的主要特点
基因
非特异性免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