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1 10:2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看图画,写一写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将要训练的习作内容就是“看图画,写作文”谈话引入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习作例文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习作例文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习作例文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读一读《风筝》中的片段,看看作家贾平凹先生是怎么写放风筝的。
习作例文1.请你写一段话,把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习作要求 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习作例文火眼金睛看问题: 星期天,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呀!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有鼓着眼睛的大“金鱼”,有长长的“蜈蚣”,还有凶猛的老鹰……小强将一只“沙燕”高高地举过头顶,小军拽着风筝线,向前跑着。小英手里拿着一只大“蝴蝶”,歪头看着小军他们,好像在说:“哇,好棒啊!” 远处,一家三口望着天上的风筝,高兴地交谈着。习作例文习作例文风筝的起源
风筝源起久远,起初以木头和竹子为材料,东汉时因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而开始用纸裱糊,也因此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纸鸢。据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可见纸鸢再经改良,才成了现在大家所见的风筝。 清明时节,人们喜爱放风筝。那时春风始拂,万物生发,踏青游戏,好不自在。但风筝最初却是作为军事信息传递工具而被使用,南北朝梁武帝遭遇“侯景之乱”被困台城时就曾用风筝向外求救。唐朝太平盛世,风筝才渐渐流传民间,转为日常娱乐之用。因丰富的造型和图样,也被人们赋予了诸多吉祥寓意,并成为文人墨客传情达意的符号和时常萦绕脑海的回忆。习作例文《风筝》节选
作者:贾平凹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习作例文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借助自己细致准确的观察以及大胆合理的想象,成功地将一幅简单的画面转化成了生动有趣的习作,回家后,一定别忘了把自己的习作与爸爸妈妈分享,记得让他们再给你提一提宝贵的建议哦!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