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选修1) 教学案(001)
《选修1》 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2)
主备人:王士军 审核人:刘睿智 做题人: 李君年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一 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号前)
1.下列生物在结构上与大肠杆菌最接近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D.蓝藻 2.下列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营异养生活的真菌
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乳酸
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 C6 H12 06 分解成 C02 和 H2O
D.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叫发酵
3.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4.酵母菌能够进行下列哪些反应① C6H12O6 + 6O2 +6H2O→6CO2 +12H2O+能量
②C6H12O6 —→ 2C2H5OH + 2CO2 +能量,
③ C2H5OH+O2 —→ CH3COOH + H2O
④ CO2 + H2O 一( CH2O ) + 02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5.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将消过毒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
B.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18 一 25 ℃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
6.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 2mL ,再滴加 3 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 ,再加入
3 mol/L的 H2S043 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3 滴
C.直接将 2mL 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 .用试管取 2mL 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
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 3 滴 3 mol/L的H2S04,摇匀后,再加入3 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7.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A.红色 B.紫色 C.灰绿色 D.棕色
8.果醋的制作原理为
A.醋酸菌将C2H5OH 还原为醋酸
B.醋酸菌将C2H5OH 氧化成醋酸
C.醋酸菌将C2H5OH分解成 CO2和醋酸
D.醋酸菌能将C2H5OH 直接氧化成醋酸,不需要生成中间物质乙醛
9.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嗜热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10.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各种微生物,在上述两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在结构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A.前者有细胞结构,后者没有细胞结构
B.前者没有细胞结构,后者有细胞结构
C.前者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11.在制造果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A.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
B.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C.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厌氧型
D.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厌养型
12.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图所示装置中都加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13.下面是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时,加入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均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 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
(1)先将米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冷却到30℃后才能加酒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米饭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_______的含量,保证酵母菌在一开始时进行________,从而有利于酵母菌数量的增加。
(3)请你在图1的坐标上画出发酵坛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4)在家庭酿酒过程中,瓷坛内首先产生了大量的水,这些水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
(5)发酵坛并没有密封,但坛内却有发酵的无氧环境,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在图2的坐标中绘出发酵坛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的曲线图,用实践和虚线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4.请据图回答:
(1)为什么要用煮
沸又冷却的葡萄
糖溶液?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描述两试管分别发生的现象。
盛水试管:__________
溶液A试管: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推移,盛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如果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醋酸菌,并增加一充气口,过一段时间(7—8左右),溶液A有何现象,请说明理由,(用有关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 l 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____的流失。
(3)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产生的______,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_
(4)写出与( 3 )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5)若在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做馒头时,用酵母菌发酵面粉,具体操作过程为:将一定数量的发酵酵母与面粉充分混合,加适量的水,揉成一个面团,开始时面团很干,也比较硬,置于一容器中, 28 ℃ 左右保温, 10h 后,面团变大变软,还有一股醇味。试问:
(1)酵母菌在面团中.开始时的呼吸方式是___
此时能增加菌体的数量,使酵母菌迅速占据整个生存空间,这样杂菌就很难在其中生长,面团不会变质,酵母菌与杂菌的关系是_________
(2)面团变软变湿的原因是__________
面团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有醇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生馒头蒸熟后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
17.为验证酵母菌能在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又能在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一般来说,乙醇发酵是衡量它的一个标准)。做了如下实验:以一瓶经过灭菌的葡萄搪溶液连续充氧,接入酵母菌菌种进行培养,测定其单位时间内的吸收氧的物质的量和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据此回答与这个实验有关的问题: (1)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氧的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2)若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乙醇发酵,假如在有氧呼吸和乙醇发酵过程中有等量的葡萄搪被消耗掉,这时吸收氧的物质的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最之比是______
( 3 )若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乙醇发酵,如果有氧呼吸和乙醇发酵所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这时吸收氧的物质的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参考答案
1 A 2 B 3 D 4 C 5 A 6 B 7 C 8 B 9 B
10 C 11 B 12 A
] 3. ( 1 )主要为了杀灭其他杂菌,使淀粉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 太高的温度会抑制甚至杀死酵母菌
( 2 ) 02 有氧呼吸
( 3 )如图 1
( 4 )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有氧呼吸产生)
( 5 )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本身消耗氧气,同时有氧呼吸产生的水浸没米饭也造成无氧环境
( 6 )
14 . ( 1 )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排尽圆底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醉营造厌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的适宜温度
( 2 )防止氧气回流进人圆底烧瓶抑制酵母菌发酵
( 3 )澄清石灰水有气泡滋出溶液变浑浊
( 4 )葡萄糖逐渐耗尽酒精溶液
( 5 )醉母菌发醉可产生CO2
( 6 )无浑浊现象,
C2H5OH+O2 → CH3COOH + H2O
16(1 )有氧呼吸;竞争
(2)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细胞呼吸产生了 CO2
(3)酵每菌无筑津碳产生了酒精
(4)CO2受热膨胀所至'
17.(1)等于(2) 3 : 4 (3 ) 1 :2
第 3 页 共 3 页高二生物 (选修1) 教学案(001)
《选修1》 课题 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一、新课标要求:
1、简述发酵的原理
2、阐明酒酵母的代谢特点
3、尝试利用简单的装置制作果汁酒和醋
二、课题重难点
1、课题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
2、课题难点: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五、知识预习:
果酒制作的原理:
1、原理:果酒的制作离不开_____。酵母菌是_____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_____,大量____。反应式:______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_____,又称_____。反应式:_______。
2、条件:酵母菌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是____。_____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间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
在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型酵母菌。
3、在发酵过程中随着_____提高,红葡萄皮的_____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_____色。在_____,呈_____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_____,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____。
果醋制作的原理:
1、原理:
(1)醋酸菌是一种____细菌,只有当____时,参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____就是醋酸菌在页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2)醋酸菌对____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__________,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__________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__分解成____;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_____变成_____,再将_____成____。反应式:______
2、条件:果醋制作过程中,在一定解段除了需要充足的氧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温度,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
3、在酸性条件下,_____与酒精反应呈___。
4、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____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____。而人工培养酵母菌,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____________。
5、制作果醋时,也可以直接在果酒中加入____。
六、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兼性厌氧型
原理:①在有氧条件下:
C6H12O6 + 6O2 +6H2O→6CO2 +12H2O+能量 ,生活状态:大量繁殖
② 无氧条件下:
C6H12O6 —→ 2C2H5OH + 2CO2 +能量,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
条件:酵母菌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是温度。一般控制在18 ~ 25 0C。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呼吸方式:需氧型
原理:糖源充足时:糖分解成醋酸
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变为醋酸,
C2H5OH+O2 —→ CH3COOH + H2O
条件:需要充足的氧,温度严格控制在30 ~ 350C
(二)、 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
↓
冲洗(目的是洗去污物,冲洗次数不能过多,应在洗后去枝梗)
↓
榨汁(榨汁机应先清洗干净并消毒,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
酒精发酵
(温度:18 ~ 25 0C,
时间:10 ~ 12天左右)→ 果酒
↓
醋酸发酵
(温度30 ~ 35 0C,
时间7 ~ 8天左右)→ 果醋
(三)、果酒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发酵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生物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主要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 二分裂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异氧需氧型
反应式 C6H12O6 —→ 2C2H5OH + 2CO2+能量 C6H12O6 +O2—→CH3COOH+ H2O+ CO2+能量C2H5OH + O2 →CH3COOH + H2O+能量
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 高 高
最适发酵温度 18 ~ 25 0C 30 ~ 35 0C
发酵时间 10 ~ 12天 7 ~ 8天
对氧的需要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1、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 20 ℃ 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2.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____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单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3)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 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
(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生产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 。
3.如右上图所示,简单表示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使酵母菌____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过程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中进行搅拌的目的是____,丙中一段时间后,揭开盖子是否能够产生
果醋?____。(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1 B
2. (1)纤维素(酶)
(2)B
(3)酶的活性
(4)酵母菌;无氧(密封、密闭)
3. ( 1 )有氧呼吸 发酵
( 2 )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了酒精和 CO2,而酒精密度比糖和水低
( 3 )增加溶氧量 能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