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的地势特征是 ( )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阔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势东高西低,山区面积广大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下列高原与其特征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牧场广布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云贵高原——黑土广布,河湖众多
下图为“中国沿附近局部地形剖面图”,若B为太行山脉,完成3、4题。
3.C地形区为 (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4.D处为 (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5.下列选项中的直线代表山脉的位置,则表示太行山脉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B.
C.晋/冀 D.赣/闽
6.“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月居然四季同”描写的是下列哪座山脉的景观 ( )
A.昆仑山脉 B.大兴安岭 C.秦岭 D.横断山脉
7.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右图中a地形区是 (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东北平原
8.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别是 ( )
A.漠河 托克逊 B.海口 青藏高原
C.漠河 青藏高原 D.托克逊 火烧寮
读“某年立冬时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季节状况图”,完成9、10题。
9.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10.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 B.南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C.刚好有台风经过,降水多 D.受海洋影响大,气温高
读右图,完成11、12题。
11.造成图中我国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1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 ( )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
C.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13.仔细观察右侧邮票,你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地理信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邮票所示地区的房屋多为平顶房
B.尖尖的屋顶反映了该地降水丰沛
C.高高的楼体反映了该地气候干旱
D.多窗的设计反映了该地终年严寒
14.下列体育项目与其开展的地区搭配不合理的是 ( )
15.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干早与洪涝交替出现的现象,其原因是 ( )
A.冬冷夏热 B.寒潮与台风的影响
C.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16.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有关该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B.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
C.自西向东注人太平洋 D.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17.“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首歌赞美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流 ( )
A.黄河 B.长江 C.松花江 D.黑龙江
18.长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所在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 )
A.鄂 赖 B.鄂 内蒙古 C.赣 内蒙古 D.赣 豫
1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区域的河流所起的作用不同。黄河干流比长江干流起到的作用更突出的是( )
A.运输 B.灌溉 C.发电 D.养殖
20.“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这是开封人对身边滚滚而过的黄河的评价。此诗句描写了黄河
( )
A.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形成“地上河" D.下游易发生凌汛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14分)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其中东西走向的山脉是________(填字母),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是________(填字母),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填字母)。
高原:E________,F________。两高原中地面平坦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地面崎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盆地:G________,平原:L________。丘陵:M________。
(2)写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4分)
山脉B北侧是________盆地,南侧是________盆地。
山脉C南侧是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盆地。
(3)在图中用数字代码①~④标注大兴安岭、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2分)
22.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6分)
(2)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主要根据是_______________。
(2分)
(3)从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看,①②两地与③④两地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的A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长江、黄河的流向大致为自________向________流,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________。(4分)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________。(2分)
(3)图中B地形区是_______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主要是由于严重的________造成的。图中C是在长江干流建成的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水利枢纽。(3分)
(4)“三江源”是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的源头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有何意义?(3分)
24.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双选)(1分) ( )
A.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调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2)下图中,甲所表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甲或乙)图所示,甲、乙两种气候类型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3分)
甲 乙
(3)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确保两岸人民生活财产的安全,具体措施有哪些?(3分)
(5)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长江不会发生凌汛呢?(1分)
25.下图是黄河和长江对自己在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对话,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8分)
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a地形区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白山脉,北侧是小兴安岭,从而判定其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8.【答案】C
【解析】漠河由于纬度高成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所以东部山桃盛开花期时间由南向北越来越晚。
13.【答案】B
【解析】房屋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紧密相连。邮票中为尖顶屋,有利于排水,反映了该地降水丰沛。
14.【答案】B
【解析】青藏体育区气候寒冷,河湖冰封期长,不适宜发展游泳项目。
15.【答案】C
【解析】我国的季风气候使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经常出现旱涝交替出现的现象。
16.【答案】D
17.【答案】B
【解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18.【答案】D
【解析】长江中、下游分界城市湖口位于江西省(赣);黄河中、下游分界桃花峪位于河南省(豫)。
19.【答案】B
【解析】黄河干流流经区域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农田缺水量大,引黄灌溉的作用巨大。
20.【答案】C
二、
21.【答案】(1)阿尔泰山脉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秦岭 B、C、D A C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E F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东南丘陵
(2)准噶尔 塔里木 青藏 柴达木
(3)标注略
22.【答案】(1)800 400 200
(2)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3)①②两地以种植业为主,③④两地以畜牧业为主
23.【答案】(1)青藏 西 东 西高东低(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长江
(3)黄土 水土流失 三峡
(4)涵养水源,保护江河源头生态系统。(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AB
(2)温带季风气候 乙 集中于夏秋季节
(3)三峡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意义十分重大,三峡水库大坝高,容水量大,当洪水来临时,它可以储蓄大量洪水,以减少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4)黄河下游地势低平,从中游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抬高河床,成为“地上河”。措施:①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5)长江冬天不结冰。
25.【答案】√ √ √ × √ √ × √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