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蝉、贝壳)

文档属性

名称 .短文两篇(蝉、贝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0 11: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短文两篇<<蝉>><<贝壳>>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思考:(1 ) 上诗中是什么吸引了牧童的注意?
(2) 谈谈你对蝉的认识和感受?蝉蝉,古称蜩、蚱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种有3000余种之多。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过4~5年,长的要经过12~13年。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作者简介小 思 , 原 名 卢 玮 銮 , 原 籍 广 东 番 禺 , 1939 年 出 生 於 香 港 。 小 思 、 明 川 都 是 她 的 笔 名 。 1964 年 在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新 亚 书 院 中 文 系 毕 业 , 1965 年 获 罗 富 国 师 范 学 院 教 育 文 凭 , 后 任 中 学 教 师 多 年 。 1973 年 赴 日 本 , 任 京 都 大 学 人 文 科 学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1981 年 获 香 港 大 学 哲 学 硕 士 衔 。 现 职 香 港 中 文 大 学 中 文 系 教 授 。 整体感知  (1) 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2) 蝉的生命历程是怎样的?
(3) 我对蝉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4) 作者从蝉的身上感悟出什么? 合作探究(1) 如何理解”秋的颜色”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言少而意浓。 合作探究  2、作者写蝉,先仰后扬,抑在 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 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种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的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作业写一篇短文,题为〈蝉,我想对你说〉贝壳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
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席慕蓉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整体感知 (1) 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 与贝壳相比,人的生活背景有那些优势?
(3) 从贝壳身上人们获得那些启示。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么精致,多么仔细,多么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合作探究《贝壳》中有这样的话,“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 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 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她只想象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求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着世界。对比阅读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不同和相同之处。相同之处:
(1) 都 是对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 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 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
(3)<<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一丝不苟。
(4)〈〈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5)〈〈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
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
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
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
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
意义? 作业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并写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