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第4课时 用三角尺拼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6 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三角尺上的角拼出钝角。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钝角。
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法与学法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通过活动、展示、交流将学生的个体经验转化为群
体经验。
2. 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完成本课的实践活动。
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在学习角的时候,三角尺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你们对一副三角尺都有哪些了解?(指名介绍一副三角尺中各有哪些角。)
师: 其实,三角尺还是我们游戏的好伙伴。你们会用三角尺做什么呢?
生1: 我会用三角尺画房子。
生2: 我会用三角尺拼手枪。
生3: 我会用三角尺拼不同的角。
(视频展示:课前玩三角尺时,学生的拼角游戏。)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像视频中的同学这样用三角尺玩拼角。(板书课题 )
【品析:开课先请学生介绍一副三角尺的各个角,强化“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用三角尺拼角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为后面进行“拼角活动”扫清障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复习引入:
锐角、直角和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直角<钝角)
观察一副三角尺中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
三角尺上直角和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 品析:复习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一副三角尺中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为“拼角”做好准备。】
童话导入:
师: 同学们,在学习角的时候,三角尺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你能说说三角尺的功劳吗?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
师: 是啊,三角尺帮我们认识了锐角和直角,它还是我们画角的工具之一。三角尺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内心十分快乐!
可是,最近三角尺遇到了一个小烦恼,它为自己身体上缺少一个钝角苦恼不已。同学们能想办法解决三角尺的苦恼吗?
学生议论交流得出: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板书课题)
【 品析:通过童话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一副三角尺解决三角尺上没有钝角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路,引入新课程。这样在开始就让学生享受获得思维闪光点的快乐,并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操作探索。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提出活动的要求,出示活动提示,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怎样让三角尺变出钝角?
四人小组合作,用一副三角尺拼出钝角。
(活动提示:1.选择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2.再选择另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3.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
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展示成果。
组长汇报拼角情况。
挑选拼法不同的学生上台演示。
怎样验证拼出的角是钝角?
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作品分类,总结概括。
师: 虽然三角尺本身没有钝角,但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钝角。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用长三角尺上较大的锐角和另一个三角尺上的任一锐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一个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另一个三角尺上的任一锐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总结最佳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品析: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使学生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
学生通过课堂的操作活动,谈论交流得出锐角与锐角不一定能拼成钝角,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品析:在推理验证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变“随性分散”为“有序思考”,质疑引领学生在动手中发现规律,积累经验;在交流中互相启迪、促进;在总结中提升方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如何向家长介绍你今天学的知识?
在师生共同回顾后,简单总结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的最佳拼法:用一副三角尺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拼成一个钝角。
【品析: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把例6和“做一做”的内容设为本节课有提升的两次动手活动:一次为自主探索,一次为合作学习。通过活动、展示和交流将学生的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经验。当学生拼出各种钝角时,我再引导他们发现直角和锐角能拼出钝角,两个锐角也可以拼出钝角。在推理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变“随性分散”为“有序思考”。通过拼角、展示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了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运用新知并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的反思:
用三角尺拼角
练 习 八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找角
先说一说是什么物品,再找角。
2
判断角
说出不是角的理由。
3
数角
数一数,在图上标出角的符号。
4
观察角
教师实物演示。
5
比大小
同桌合作完成。
6
找直角
用三角尺比一比。
7
画直角
独立完成,视频展示。
8
围正方形、长方形
动手做一做。
9
找不同的角
让学生指一指是什么角。
10
找不同的角
指出不同的角。
11
画角
同桌合作完成。
12
围角
动手操作。
13
说一说,拼一拼
观察七巧板,说一说,比一比,拼一拼。
14
星号题
拿实物摸一摸,数一数。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物品,然后指一指角的位置。重点说明最后一幅图形外缘的拐角处不是角。
第2题:由实物到抽象,在辨析中深入理解角的构成特点: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不是角的原因,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第3题:让学生辨别平面图形中的角,数的时候让学生标上角的符号,避免漏数,直角要标直角符号。
第4题:通过打开和收拢折扇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让学生明确: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5题:主要用于巩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叠合(或重叠)法,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直角和锐角的认识。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第6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及判断直角的方法。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重点指导第二个图。
第7题:让学生以给定的点为顶点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让学生认识:给定了顶点,就确定了画角的大体位置。角开口的方向可在左边,也可在右边,边可以是方格线,也可以借助三角尺的直角画出来。
第8题:如果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并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第9题:让学生指一指,判断是什么角,有疑问的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第10题: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第11题:同桌合作,欣赏交流。
第12题:如果没有钉子板,可以自己在点子图上画一画。
第13题:综合题,通过七巧板巩固相关知识。第(2)题让学生动手比一比,发现5块三角形板中角的特点,渗透图形相似的知识;第(3)题解答方案多样。
第14题:沟通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让学生拿实物数一数,注意数的方法,做到不遗漏。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并且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角的方面的特征。
习题参考答案
1.略
2.第1个、第3个是角,其他不是角。
3.4个 3个 4个 2个
4.略
5.略
6.第2个、第4个是直角。
7.略
8.略
9.略
10.第一个三角形里有1个直角、2个锐角;第二个三角形里有3个锐角;第三个三角形里有1个钝角、2个锐角。
11.略
12.略
13.(1)略 (2)都有一个直角和2个锐角,所有的锐角都相同。
(3)略
14.4个 24个 发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