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2 21:41: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8张PPT)
“是非成败转头空”。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成成败败转头即空。可是,有一种东西却可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苏轼: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上联含义:儿孙大好,勤于王事,三代忠贞,陈寿在《三国志》中已大加褒扬。

下联含义:前后《出师表》,是惊人的文字,诸葛亮涕泣写之,千秋之后,岳飞又洒泪书之。
深情厚谊寄翰墨
忠肝义胆照简编
解题:表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抒彩很浓。
“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希望。


解题:出 师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诸葛亮对当下蜀汉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分析?
阅读第一自然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思考1:
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
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思考2:
二、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
这一段的主旨在于哪几句?
思考3: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宜
诚宜
提建议
这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
接下来,他还提出了哪些建议?
阅读第二自然段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思考:
严明赏罚
诸葛亮重点提出的建议是第三条。而且这一条建议十分具体,把自己举荐的人具体特点和优势都一一讲明了。
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姓名
特点
好处
原因
工作
郭攸之、費祎、董允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推荐宫中贤臣
推荐营中武将
向宠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先帝称能,众议举宠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阅读第五自然段
本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



先帝为什么“痛恨”桓灵二帝?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
思考1:
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谁?
思考2:
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也是针对刘禅“亲小人”而言
2.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3.这一思想贯穿全篇,后文屡次照应
思考3: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是前提
执法公平是关键
亲贤远佞是核心
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
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历史。
阅读理解第六、七自然段
诸葛亮回顾了过去哪些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吗?
1、隐居隆中的事——
2:三顾茅庐的事——
3:襄阳兵败的事——
4:白帝城托孤的事——
5:南征孟获的事——
叙述作者身世的是哪几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思考1:
下文哪一句与划线句相照应?
不以臣“卑鄙”
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
作者自叙身世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品格?
思考2: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思考3:
“临崩寄臣以大事”指的是什么事?
*
思考1:
刘备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
能点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忠陛下。
“三顾臣于草庐”
“临崩寄臣以大事”
思考4:
“报先帝”呼应前文的哪两件事?
思考2:
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思考3:
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战略目标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这些事都跟谁有关?写它目的何在?
而先帝心心念念的事就是收复汉室,所以下文表决心
阅读第八自然段
第八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
其次,严格要求
最后,向 提出希望
请命出师的决心
思考1:

朝廷诸臣
后主
第三部分小结
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发自肺腑,充满
了“不胜”的 之情。

思考2:
(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小结
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出师表》中
①感激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②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醒后主
③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④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权威性
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

作业
诸葛亮


一,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表余数。

①中道崩殂。
②咨诹善道。
重任。
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路。
道理。


二、一词多义
实现、完成

遗:① “以光先帝遗德”:
②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 “俱为一体”: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众议举宠为督”:
论: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每与臣论此事”:
遗留
给予

做,行
做,担任

评判
议论
无:① “若无兴德之言”:
②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 “然后施行”:
② “性行淑均”:
③ “必能使行阵和睦”:

任:①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没有
不论
实行
品德
行列
委任
责任,职责
三、古今异义词: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古:扩大; 今:铺面开业
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
3、晓畅军事:晓畅
古:精通;今:流畅
4、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的原因
今:表示结果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痛心遗憾
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今:行为卑劣
古:用来……的办法
7、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激
古:感动奋发今:感动感谢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
古:眼泪
今:鼻涕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光,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四,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名词,怠慢、疏忽。
理解性默写 ??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以大事”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哪两句一致。
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0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不利的客观条件:
①先帝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1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