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
学
设
计
1.口
算
乘
法
第1课时 口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56~57页例1和例2,第57页“做一做”的题目及第58页练习十二第1、4题。
内容简析
例1 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多种计算方法的探究,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借助直观图理解算理,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进行类推学习。
例2 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借助直观图,通过操作小棒理解算理,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准确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转化、类推及归纳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学习过程中转化、类推思想的运用。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时,主要是运用转化、类推、归纳和直观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然后用转化的方法,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再用类比的方法,类推学习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归纳口算法则。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转化、类推等方法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的。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联系实际导入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园场吗 那里面有很多好玩的……
师:(观察主题图)游园场里可真热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里面都有哪些游乐设施 在这里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生1:我发现的游乐项目有:旋转木马、碰碰车、摩天轮、登月火箭、过山车。
生2:我发现:摩天轮每箱有3人。
生3:我发现:过山车每车有2人。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信息。
师:在开始玩之前,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知道各项游乐项目的价钱)
师:好,我们先看看游乐项目的价格表,了解一下各项目的价钱。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你们提的问题很好,过一会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品析:通过创设游园场游玩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更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件导入法:课件播放孩子们在游乐园游玩的情境,孩子们有的在玩过山车,有的在坐小火车,有的在玩旋转木马……渲染欢乐的气氛后,画面集中在游乐园各项目价格栏:旋转木马每人每次5元,激流勇进每人每次10元,过山车每人每次12元,登月火箭每人每次8元,碰碰车每人每次20元……根据这些信息,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品析:通过播放课件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有趣的游乐园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学生可以自己列出对应上面问题的算式:20×3=
乘法可以写成相同加数的和的形式,遇到暂时还不会解决的新知识时,退回一步,用加法计算,求出正确结果,也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是以表内乘法和加法的旧知,可以解答出来。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学具小棒进行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通常会出现下面几种结果。
方法一:利用乘法的意义用加法计算。
20×3表示3个20相加,可用连加计算出结果,20+20+20=60。
乘法可以写成相同加数的和的形式,遇到暂时还不会解决的新知识时,退回一步,用加法求出正确的结果,也是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转化为表内乘法。
20是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把20看作2个十,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利用乘法口诀“二三得六”计算出2个十乘3是6个十。这种方法是口算乘法常用的方法,应重点强调。
学生汇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和道理。
◎类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对20×3这个算式的口算方法掌握后,引导学生按照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思考方法,尝试口算200×3=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着重描述思考过程,对口算方法进行归纳小结。
方法一:利用乘法的意义用加法计算。
200×3表示3个200相加,可用连加计算出结果,200+200+200=600。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转化为表内乘法。
200是2个一百,2个一百乘3是6个一百,就是600。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把整十、整百数看作几个十或几个百,再乘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结果是几就是几十或几百。(也就是先把因数末尾的0去掉,然后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引领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特点,归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举例运用,例如:三(1)班有50名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如果每人捐赠5元,一共能捐多少钱
【品析:本环节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对算理进行分析和推理。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口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先通过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使学生明确每一步计算什么。又通过例题探究,归纳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抽象出口算法则。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顺承例1,研学例2。
在总结完例1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对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该怎样口算呢
生1:可以按照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计算。
生2:可以先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计算。
……
探究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可以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有了例1的理论基础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57页例2,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探究解答方法,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尝试口算12×4=
在学习完例2的基础上,尝试口算12×4这个算式,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巩固,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口算步骤,明确法则和算理。
师:怎样计算12×4呢
生1:把12分解成10和2,再分别乘4。
生2:10乘4是40,2乘4是8。
生3:再用40+8=48。
【品析:从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迁移类推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中,是一个数学计算法则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两位数乘一位数转化为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意义,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最后积的计算方法。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迁移类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比较。】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和例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算式200×3和2×3,在口算的时候都要用到“二三得六”的乘法口诀,计算的结果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口算这两个算式虽然都用到了乘法口诀“二三得六”,但表示的意义不相同。在200×3这个算式中,把200看作2个百,再乘3用口诀“二三得六”的结果表示6个百;而算式2×3这个算式中,结果是6表示6个一。因此,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用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后,积的末尾要添上两个0。
质疑二:两位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整十数乘一位数,可以直接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进行口算,而两位数乘一位数,要把两位数先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品析:本环节通过两个质疑问题,进一步理清了运算顺序,对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本题是针对两个例题的练习内容,目的在于巩固对口算乘法算理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教学时,建议对学生的口算速度不做过多要求,重点让学生边口算边口述过程,对计算法则和算理扎实掌握。
【参考答案】 做一做:140 1400 1400 82 46 96
第58页练习十二第1、4题。
第1题是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扩展到整千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解决。通过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即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计算: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让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第4题是配合例2的口算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本题完成后,学生能逐步达到每分钟3~4题的计算速度并保证正确。
【参考答案】 1.80 800 8000 54 540 5400 (发现略) 4.26 66 68 93 63 24 66 84 69 86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数、整百数转化为表内乘法再计算。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如果是笔算乘法,该怎么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对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教学没有生硬地教给学生法则,而是采用从直观到抽象的渐进过程。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转化、迁移的方式逐步完成法则的抽象,使学生掌握口算算理的本质。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例1的巩固训练环节,题目范围比较狭窄,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致使学生在全课结束的巩固训练中遇到整千数乘一位数计算不准确,不能顺利口述思考过程。所以后面的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中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灵活应用计算方法。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二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
2、3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可在课堂上完成,集体汇报。
4
口算
本题比较简单,应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5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重点锻炼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6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可以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7
填表
本题难度不大,可以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8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可以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9
脱式计算
本题训练综合计算能力,建议课下完成。
10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稍有难度,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集体汇报。
11
解决实际问题
本题难度不大,可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通过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第2、3题:都是运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解决问题。第3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信息,需要学生根据数量关系从图中找到另一个条件。
第4题:通过口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5题: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6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和问题。
第7题: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乘法口算的练习,渗透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数×乘数=积。
第8题:与第5单元学习的倍概念结合,运用口算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复习巩固了倍的概念,又训练了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第9题:是综合训练题,涉及乘加和乘减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10题:由积是240,逆向思考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有哪几个。
第11题:通过文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已知信息和问题,本题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习题参考答案
1.80 800 8000 54 540 5400 (发现略)
2.90×4=360(元) 3.30×8=240(千克) 4.26 66 68 93 63 24 66 84 69 86
5.(1)12×4=48(只) (2)12×3=36(元) 6.24×2=48(元)
7.720 62 3500 88 360 39 8.160
9.62 158 9980 30 510 63 10.30×8、40×6、60×4、80×3 11.40 60 80 100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