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4 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4 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1 16: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



第4课时 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66页例4、第67页例5,第66页“做一做”第1、2题及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内容简析
例4 教学有关0的乘法。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给出7个0连加的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提出0×7=0。通过一些0作因数的算式,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例5 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计算发现规律,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乘法估算方法,能利用估算确定积的大概范围,养成利用估算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习惯。
3.通过多样化的算法探究,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经历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探究过程,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算法。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时主要是运用谈话引导、合作探究、迁移类推的教学方法: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并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认识、归纳,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并注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合作探究、迁移类推、归纳等方法来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激趣法:课前准备一个中型带盖的空箱子。
师:同学们,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请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参与。
游戏规则:每个小组代表分别站在箱子的四边,一起从箱子里面找玩具,谁能找到,谁就是赢家。(从空箱子里找玩具,当然是两手空空,逗乐大家)
学生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他们每人找到几个玩具 为什么都拿不到玩具 会列加法算式计算他们每人找到的玩具数吗 用乘法算式呢
【品析:这种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直观感受0乘一个数得0,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故事描述法:今天是小猴子乐乐的生日,它请了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吃桃子,它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就把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全吃光了,小猴子每个好朋友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你知道盘子里现在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吗
【品析:这种导入方法,与教材情境图十分贴近,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情境图,寻找有效信息,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观察教材第66页例4主题图,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有7个盘子;
②每个盘子里有0个桃子。
(2)提出的问题。
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根据乘法的意义探究7×0的结果,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可能会用连加计算,或用乘法的意义“求7个0是多少”,学生可以自己列出对应上面问题的算式:0+0+0+0+0+0+0= 或7×0= 、0×7=
学生根据加法的结果会比较容易推算出7×0的结果,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乘法算式7×0的意义。这里的0表示每个盘子里都是空的,没有桃子,用0表示,7个盘子里就是7个0相加,就是7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所以7×0表示7个0相加,即7×0=0。
(2)尝试计算,归纳推理0作因数的算式的结果。
尝试练习:0×3= 9×0=  0×0=
学生经过计算会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品析:本环节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究,亲身体验,自己得出结论,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由加法过渡到乘法,帮助学生理解关于0的乘法算式的意义,进而理解其算理及算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进一步帮助学生证实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顺承例4,研学例5。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例5,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获取的信息。
①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
②每个区有604个座位。
(2)提出的数学问题。
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可以自己列出对应上面问题的算式:604×8=
(1)用估算确定积的大概范围。
把604看作600,600×8=4800,由于604比600大,所以准确结果的积比4800多一些。
(2)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虽然学生现在还没有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但是经过例4的学习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知识经验,可以初步探究基本过程。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3)交流反馈,理解算理。
师生交流,教师板演。
师:谁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 该怎样写积
生1:第一步先用8去乘604个位上的4,得32。表示3个十和2个一。
生2:向十位进3,积的个位写2。
生3:第二步用8去乘604的十位上的0,得到8个0,是0。
生4:加进上来的3,十位上写3。
生5:第三步用8乘604百位上的6,得到48个百,是4800。
生6:千位上写4,百位上写8。
(4)对比计算下面各组题,得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第一组:138×4=     108×4=     第二组:102×3=     109×3=
第一组是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对比;第二组是因数中间有0的进位的和不进位的乘法的对比。通过练习使学生得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前面学过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品析:本环节主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探讨因数中间有0时,怎样计算十位和怎样写积,来探究计算方法。展现了两种计算方法,估算为粗略地判断精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了依据,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笔算方法的探究,充分利用了类推和对比的数学思想,重点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提高了学生数学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4和例5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如果一个多位数的中间有0,个位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就写一位数与百位数相乘的结果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是相同的,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多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表示几个百,结果不能写在积的十位上。
【品析:本环节通过质疑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法则,对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算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在巩固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同时,还安排了有关0的乘法与加法的对比,以突破思维定式。练习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加法和乘法进行对比,发现计算结果的不同,总结规律:0乘任何数的结果都是0,0加一个数的结果都是这个数。
  第2题,是有关0的多种运算,需要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解决,加深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的认识。练习中引导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有关0的加、减、乘法的结果的不同点,从而总结规律。本题完成后,学生对有关0的四则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准确区分计算方法和结果。
【参考答案】
1.0 0 0 0 0 5 0 8   2.× +  × - × +(-或×)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本题是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连续进位乘法的综合练习。练习中要求学生笔算出正确的结果,并对比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再次回顾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本题完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归纳出因数中间有0
的乘法计算方法。
【参考答案】
1.828 424 820 1632 1584 2628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如果前一次乘没有进位,则该位写0占位,如果前一次乘有进位,则进几,该位就写几。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如果多位数的末尾有0怎样计算呢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学生在探究因数中间有0该怎样计算时,注重让学生与以往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和对比、归纳等方法探究新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巩固练习中仍然有计算不准确的情况,主要是对用一位数乘因数中间的0处理方法掌握的不熟练。有的是忘记乘0,积的十位出现空位的情况;有的是虽然一位数乘了因数中间的0,可是忘记加个位的进位。在以后的练习中,会设计多种形式的计算,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做到准确计算。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