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并能正确使用显微镜;
2、识别几种常见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能使用显微镜观察。
4、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成功喜悦。
5、树立讨论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鼓掌意识、创新意识、...,做一个成功的、快乐的学习者。
【重点、难点】:
重点——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
2、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正确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
1、自行学习本章目标,阅读教材,查询资料,完成 “自主学习”,并将“小组合作探究”部分做一遍; 2、塑料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笔。
【学生自主学习】
1、显微镜结构:
显微镜使用 :
取镜(左手 ,右手 )→
放镜(显微镜放在 ,略偏左;上升镜筒,安装好 (
和 )→对光(转动 ,选 倍物镜 ;转动 ,使大光圈对通光孔;调反光镜,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观察(放玻片标本于 上,并用 压住,标本正对 的中心;眼睛侧视 ,转 降 ;左眼看 右眼 ,转动 上升 至看到 ;再略微转动 到 更清晰)→整理:观察完后,收理显微镜、实验桌。
3、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擦:用纱布擦净 和 →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取:用 夹取 ,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 ,并 → 盖:用镊子夹起 ,使其 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染:根据需要染色(使生物材料浸没在染液中) → 吸:用 吸去多余的液体。
【小组合作探究】:
1、(1)利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时,镜筒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有什么不同?调节时应注意什么?
?
(2)对好光后,分别比较不同光圈(反光镜不动)、平面镜与凹面镜(光圈不动)下看到的光线亮度??
??
(3)显微镜下看到塑料尺上的数字与塑料尺上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
(4)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
??
(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你如何判断该污点是在玻片标本上,目镜上,还是在物镜上?
?
(6)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5×,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有什么改变?
2、规律:目镜越 ,物镜越 ,放大倍数越 ,看到的范围越 ,看到的生物材料越 ,视野越 (亮、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当镜头脏了,应用 擦。
3、如何区分盖玻片下的生物材料与气泡?(气泡有哪些特点?)如果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在不打开盖玻片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除?
【总结提升】(概念图/思维导图表示)
【过关检测】
1、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或切片( )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2、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 ④和⑤; B. ③和⑥; C. ①和③; D. ②和⑥。
【课后作业】:教材P26 “自我评价”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