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解原理
1.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形成条件:(1)与电源两个电极相连;(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3)形成闭合回路。
4.阴阳极的判断及反应原理(以电解熔融NaCl、CuCl2溶液为例)
要点二、电解反应类型
1.只有电解质参加的反应(电解CuCl2溶液)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CuCl2Cu+Cl2↑
2.只有水参加的反应(电解稀硫酸)
阳极:4OH--4e-=2H2O+O2( 阴极:2H++2e-=H2(
总反应:2H2O2H2(+O2(
3.水和电解质均参加的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
阳极:2Cl--2e-=Cl2 阴极:2H++2e-=H2
总反应:2NaCl+2H2OH2(+Cl2(+2NaOH
4.电极参加的反应
阳极反应:Cu-2e-=Cu2+ 阴极反应:2H+-2e-=H2
总反应:Cu+2H+Cu2++H2(
要点三、电解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看电极。
主要是看阳极是何类型的电极,若为活性电极,电极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一般不参与电极反应。
2.看离子。
搞清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哪些阴离子、阳离子,根据放电顺序书写电极反应式。
3.水溶液中始终有H+和OH-,放电顺序中H+、OH-之后的离子一般不参与电极反应。
例如:电解CuSO4(aq)的电极反应分析:
如图所示:(1)看电极。石墨作阳极,Fe作阴极,所以两电极都不反应。
(2)看离子。
阳离子放电顺序:Cu2+>H+,故Cu2++2e-=Cu
阴离子放电顺序:OH->SO42-,故4OH--4e-=2H2O+O2↑
总方程式为:
2Cu2++2H2O2Cu+O2↑+4H+或2CuSO4+2H2O2Cu+O2↑+2H2SO4
要点诠释: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一般分为四步:
(1)列物质、标得失;
(2)选离子、配电荷;
(3)配个数、巧用水;
(4)两式加、验总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电化学中电极及电极反应的判断
例1(2019 浙江高考)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反应式是:H2O+2eˉ=H2+O2ˉ CO2+2eˉ=CO+O2ˉ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图中进入和出去的气体便可判断阴阳极,同时电极反应式也可迎刃而解。
【答案】D
【解析】A、从图示可看出,与X相连的电极发生H2O→H2、CO2→CO的转化,均得电子,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则X为电源的负极,A正确;B、阴极H2O→H2、CO2→CO均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分别为:H2O+2eˉ=H2+O2ˉ、CO2+2eˉ=CO+O2ˉ,B正确;C、从图示可知,阳极生成H2和CO的同时,阴极有O2生成,所以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H2+CO+O2,C正确;D、从总反应方程式可知,阴极生成2mol气体(H2、CO各1mol)、阳极生成1mol气体(氧气),所以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1,D不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1】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答案】D
【解析】Na2SO4=2Na++SO42-,H2OH++OH-,SO42-和OH-移向b电极,Na+和H+移向a电极,在b电极 上:4OH--4e-?= 2H2O+O2↑,在a电极上:4H++4e-?= 2H2↑,所以a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b电极;两种气体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于a电极上H+放电,所以a电极附近的c(OH-)>c(H+),滴加石蕊试液a电极附近变蓝色,同理,b电极附近变红色。
【变式2】如下图装置,A、B中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夹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上的铂夹;电源有a、b两极。
若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则:
(1)标出电源的正、负极,a为______极,b为_____极。
(2)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中心的KMnO4液滴,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
(3)写出电极反应式:A中_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
(4)若电解一段时间,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K2、K3,闭合K1,则电流表的指针是否移动(填是或否)_________。
(5)若电流表指针不移动说明理由,若指针移动也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1)a为负极,b为正极
(2)紫色液滴向D处移动
(3)A中:4OH——4e-=2H2O+O2 B中:2H++2e-=H2
(4)是
(5)H2、O2、KOH在A、B两极可以形成原电池
类型二、电解原理
例2(2019 浙江高考)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 (g)+3H2 (g)CH3OH (g)+H2O (g) ΔH1=―53.7 kJ·mol―1
CO2 (g)+H2 (g)CO (g)+H2O (g) ΔH2 Ⅱ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
②H2O (1)=H2O (g) ΔH3=+44.0 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反应Ⅱ的ΔH2=________kJ·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4)在图中分别画出反应Ⅰ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一能量”示意图。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________极,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原理等,综合性比较强,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并不难,这点就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一定要全面,对于不明白的知识点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答案】(1) +41.2
(2)CD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
(5)阴 CO2+6H++6e-=CH3OH+H2O
【解析】(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已知,有i.CO (g)+O2 (g)==CO2 (g) ΔH=-283 kJ·mol-1,ii.H2 (g)+O2 (g)=H2O (l) ΔH=-285.8 kJ·mol-1,iii.H2O (l)=H2O (g) ΔH=+4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ii-i+iii可得CO2 (g)+H2 (g)=CO (g)+H2O (g),则ΔH=-285.8 kJ·mol-1-(-283 kJ·mol-1)+44 kJ·mol-1=+41.2 kJ·mol-1。
(2)A、B项,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错误;C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正确;D项,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正确;E项,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平衡正向移动,但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错误。
(3)题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Cat.2催化剂表面积大,催化效果好,活化能降低得多。
(5)CO2转化为CH3OH,碳元素化合价由+4降为-2,则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O2+6H++6e-=CH3OH+H2O。
【总结升华】电解池与原电池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外加电源,有外加电源的装置是电解池。电解池中两极名称为阴、阳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原电池中的两极名称为正、负极,一般不称为阴、阳极。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答案】B、C
【变式2】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答案】D
【变式3】(2019 山东高考)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
(1)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B极区电解液为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电解过程中Li+向_____电极迁移(填“A”或“B”)。
【答案】LiOH;2Cl ̄—2e ̄=Cl2↑;B
【解析】B极区生产H2,同时生成LiOH,则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电极A为阳极,阳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根据放电顺序,阳极上Cl ̄失去电子,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2↑;根据电流方向,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以通过电解实现
B.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C.电解池和原电池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电解、电离、原电池均需要通电
2.电解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的物质是( )。
A.H2和Cl2 B.Cu和Cl2 C.H2和O2 D.Cu和O2
3.(2019 湖南祁阳县二模)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B.溶液pH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C.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甲=V乙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为Cu2++2e-=Cu,乙中负极为Mg-2e-=Mg2+
4.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①CuSO4 ②BaCl2 ③AgNO3 ④H2SO4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已知铜或银做电解池的阳极时能被氧化成金属离子,下图中四组装置分别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B.
C. D.
6.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SO42—(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Pb(s)+SO42—(aq)
7.氢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上海最新研发的“超越”3号氢燃料电池轿车,每行驶100km仅耗氢1kg左右,同时消耗氧气约为(原子量:H—1,O—16)(???)。
A. 100mol B. 250mol?
C. 500mol D. 1000mol
8.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B.阴极逸出气体
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溶液的pH变小
9.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物质(中括号内),溶液一定能复原的是( )。
A.CuCl2 [CuSO4]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4 [Cu(OH)2]
10.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Ag+,Pb2+,K+,SO42-,Cl-,NO3-,再用惰性电极电解片刻,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A.35.5∶108 B.16∶207
C.8∶1 D.35.5∶1
二、非选择题
1.从H+、Cu2+、Ba2+、Na+、Cl-、SO42- 6种离子中两两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下列要求进行电解,请填空:
(1)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的质量减少,水量不变,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
(2)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的质量不变,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
(3)以铂为电极,使电解质和水量都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
2.(2019 北京东城二模)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电解食盐水,并对电解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装置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
5 mol/L NaCl溶液
a极附近
b极附近
开始时,产生白色浑浊并逐渐增加,当沉入U形管底部时部分沉淀变为橙黄色;随后a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也变为橙黄色
产生无色气泡
资料显示:
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氢氧化亚铜(CuOH)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易脱水分解为红色的Cu2O;
Cu+水溶液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歧化为Cu2+和Cu;
氢氧化铜可以溶于浓NaOH得到蓝色溶液。
(1)经检验,b极产生的气体是H2,b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铜丝a应与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相连。
(2)同学们分析a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则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①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O,则CuCl转化为Cu2O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②结合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规律,解释“a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原因是 。
(4)同学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沉淀中含有:将橙黄色沉淀滤出洗涤后,滴加0.2 mol/L H2SO4至过量,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提出猜想:电解时,Cu做阳极先被氧化为。为此,他们用Cu电极电解5 mol/L NaOH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附近溶液变蓝,未见预期的黄色沉淀。根据现象能否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3.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用亚铁盐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Fe(OH)2沉淀,应用如图所示电解实验可制得白色的纯净的Fe(OH)2沉淀,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材料应为________,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电解液c可以是( )。
A.纯水 B.NaCl溶液 C.NaOH溶液 D.CuCl2溶液
(3)d为苯,其作用为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c溶液应如何简单处理________。
(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电极间的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浓度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电离不需要通电,而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的;原电池也不需要通电。
2.B
【解析】阴极放电顺序:Cu2+>H+>Na+,故为Cu2+放电:Cu2++2e-=Cu。阳极放电顺序:Cl->OH-,故为Cl-放电:2Cl--2e-=Cl2↑。
3.C
【解析】A项甲中总反应为2CuSO4+2H2O2Cu+2H2SO4+O2↑,乙中总反应为:Mg+2HCl=MgCl2+H2↑,故甲溶液质量减小,乙溶液质量增大,故A正确;B项甲中生成H2SO4,pH减小,乙中消耗HCl,pH增大,故B正确;C项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mol时,甲中产生0.25mol O2,乙中产生0.5mol H2,故相同条件下,甲乙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C错误;D项甲中阴极为Cu2+放电,电极反应为Cu2++2e-=Cu,乙中负极为Mg放电,电极反应为Mg-2e-=Mg2+,故D正确。故选C。
4.B
【解析】阴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含有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电解液的pH下降,说明在阳极上是OH-离子放电,而金属离子相应的阴离子应是含氧酸的酸根,故本题的答案应为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选B。
5.D?
【解析】A项,电解稀H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H2O,故溶液质量减少;B项,直接电解电解质本身,溶液质量减小;C项,Cu作阳极,Cu在阳极放电生成Cu2+,阴极处Cu2+放电生成Cu,溶液质量不变;D项,Ag作阳极,Ag溶解生成Ag+,阴极Cu2+放电生成Cu,但溶液中消耗1mol?Cu2+时,生成了2mol Ag+,故溶液质量增加。
6.B?【解析】A项中电池放电时正极应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C项中电池充电时硫酸的浓度应不断增大;D项中电池充电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
7.B【解析】氢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求得n(O2)=250mol。
8.D
【解析】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发生的反应为2KI+2H2O 2KOH+H2↑+I2(类似于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物是H2和KOH,阳极产物是I2。由于溶液中含有少量的酚酞和淀粉,所以阳极附近的溶液会变蓝(淀粉遇碘变蓝),阴极附近的溶液会变红(溶液呈碱性),ABC正确;由于电解产物有KOH生成,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D错误。
9.C
【解析】A、应加CuCl2;B、应加水;D、没有电解水之前加CuO,电解等物质量的CuSO4和水后加Cu (OH)2可恢复。只有C正确。
10.C?
【解析】加入的离子两者之间可反应的有:Ag+与Cl-,Pb2+与SO42-,故溶液中剩余的离子为K+和NO3-,故用惰性电极电解时,是电解水,即,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8∶1。
二、非选择题
1.(1)HCl、CuCl2 (2)Na2SO4、H2SO4 (3)NaCl、BaCl2、CuSO4
【解析】(1)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的质量减少,水量不变,则采用的电解质是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2)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的质量不变,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3)以铂为电极,使电解质和水量都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2.(1)增大 正
(2)Cu-e-+Cl-=CuCl↓
(3)①CuCl+OH-=CuOH+Cl-、2CuOH=Cu2O+H2O
②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
(4)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不能,阳极产生的大量O2可能将CuOH氧化
【解析】(1)用铜做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b极产生的气体是H2,则b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因为b极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附近溶液pH增大;a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2)依据(1)可知a极为阳极,铜做阳极为活性电极,a极附近生成的白色浑浊是CuCl,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u―e―+Cl―=CuCl↓;
(3)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e―+Cl―=CuCl,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开始时生成CuCl白色生成,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逐渐增大,因Ksp(CuOH)<Ksp(CuCl),则可生成CuOH橙黄色沉淀,CuOH不稳定分解生成Cu2O和水。
①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O,则CuCl转化为Cu2O的原因是,随着电解的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CuCl转化为CuOH,方程式:CuCl+OH―=CuOH+Cl―,CuOH不稳定分解生成Cu2O和水,方程式:2CuOH=Cu2O+H2O;
②通电时,在阴极产生的OH―向阳极定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则CuCl转化为CuOH,而CuOH不稳定分解生成Cu2O和水,所以看到现象a极附近沉淀自下而上变为橙黄色;
(4)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单质、铜离子和水,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铜为红色固体,硫酸铜为蓝色溶液,所有现象为:沉淀溶解,溶液变蓝,且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
(5)用Cu电极电解5 mol/L NaOH溶液,实验时观察到阳极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为氧气,氧气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CuOH,所以不能依据该现象得出“该猜想不成立”的结论。
3.(1)Fe 2H++2e-=H2↑ (2)B、C (3)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成Fe(OH)3 加热c,除去溶解的O2 (4)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