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周铭霞
广州市第42中学 生物科2019/2/14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Topics2019/2/143指导思想 学习过程是一个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只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课程强调通过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本节课围绕标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通过情境导入、画图、模拟活动、角色扮演、联想分析等多种形式,配以“学案”辅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Ⅰ2019/2/144教学内容分析Ⅱ2019/2/145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2节内容,介绍了有关ATP、ADP的化学组成和两者的转化关系,并重点分析了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该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较深入地认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理解ATP与ADP之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从而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能量代谢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中糖类、脂肪、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的原因。2019/2/146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2019/2/147 ATP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物,是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离不开ATP,其中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这些知识和后面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能量代谢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019/2/148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ATP的有关内容,感觉知识比较抽象,例如题目“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后面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也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处理上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善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形象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Ⅲ2019/2/149教学目标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能力。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可分为:Ⅳ2019/2/1410教学过程的设计Ⅴ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自己的钱包2019/2/1411教学过程的设计Ⅴ讲授新课-制作课件,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2019/2/1412教学过程的设计Ⅴ2019/2/1413教学过程的设计Ⅴ2019/2/1414教学过程的设计Ⅴ小结归纳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并运用比喻的方法理解各种能源物质的作用,并回应本节课题。 太阳能 糖类 脂肪 ATP钱信用卡?存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2019/2/1415教学评价的设计Ⅵ 本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错误的及时讲评、纠正,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通过反馈练习、模拟活动、合作学习等形式,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2019/2/1416 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的钱包,你们猜一猜钱包里面装有什么?2019/2/1417在平时购物过程中通常选用哪一种付款方式比较方便、直接?
在购物过程中,人是否需要能量?能量从哪里来?生物体内有没有像“钱”这样的能量货币呢? 2019/2/1418显示框架腺嘌呤核糖2019/2/1419ATP的模式图含氮碱基核糖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结构简式:A—P~P~P课件20张PPT。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广州市第五中学 林敏贤一、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该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帮助学生较深入地认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理解ATP与ADP之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为进一步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学生通过对必修1第2章学习,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明确了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能量的“通货”作了铺垫。必修1第3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本节以及后续的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但是ATP的特点和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困难。
二.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ATP的特点和ATP是能量的通货;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抽象的知识难于观察和理解的困难。
本人在课的设计上做了以下处理:
1通过学案导学、合作学习和建立模型等方法以达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2以感性材料入手,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时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认识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并通过纠正、学习和模仿,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终以达到让全体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并具有较高的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能力。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本课在《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是:“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属于理解层次)
其学习要求包括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了解ATP的用途;
说出ATP的形成途径;
说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
为此确定以下的课堂学习目标。1.知识性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ATP与ADP的转化式
(3)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技能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教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教材和归纳知识的自学习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和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二)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策略与过程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究、交流、反思参与学习,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策略与特色(1)以 “学案导学”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竞赛的形式落实知识性目标。
(2)采用启发式、建立模型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利用活动、质疑和答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落实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比较突出的特色在于:该课采用启发式、建立模型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与能量有关的物质问题探究:
(2)引起认知冲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能量”与“ATP”在主动运输这一概念表示时文字和图示的差异。提出问题:ATP就是能量吗?
(3)展示实验设计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粉发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得出“ATP能为萤火虫的发光器直接供能。”“ATP是直接能源物质”。2、阅读教材、自学求证—ATP的化学组成,ATP的结构简式(10分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学案 并进行抢答、修正,了解ATP的化学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建立模型使学生理解ATP的结构简式。 3、比较分析,推理演绎、突破难点——ATP的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5分钟)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8~P89相关内容后,填写学案并以小组间抢答竞赛形式归纳知识。
(2)通过建立模型,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使学生理解ATP的特点以及ATP和ADP的关系,并根据模型变化,写出ATP和ADP相互转化化学式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 ATP与ADP相互转化知识的理解 4 讨论归纳,理解提高 ——ATP合成时能量的来源和ATP的利用、理解ATP是细胞的能量的“通货”的含义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推导出ATP合成时能量的来源和ATP的利用
(2)填写学案,归纳知识
(3)以小组合作抢答形式归纳ATP是细胞的能量的“通货”的含义
(4)教师以存折、现金等形象比喻,以及有关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ATP是细胞的能量的“通货”糖类、脂肪等有机物ATP储存有大量的能量,
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储存的能量相对
来说少,但能被
直接利用能量≈≈ 据计算,一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
是一分子ATP所含的能量的94倍。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ATP的分子简式:A—P~P~P,~高能磷酸键
二.ATP与ADP相互转化
三.ATP的来源和ATP的利用
1.ATP的来源: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2.ATP的利用 ①运输物质
ATP→ADP+Pi+能量→ ②肌肉收缩
③用于细胞各种吸能反应
④生物发电
⑤神经活动(四)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题,教师检查讲评。 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可见B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支试管在生命系统中: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能源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贮能物质:脂肪 那么又是谁直接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问题探究:课件27张PPT。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5章 第2节 广州市第五中学
黄慧姬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秉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精神,综合运用建构主义、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其所强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教材安排如下:以问题探讨引入介绍了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其重点是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虽然本节篇幅不是很大,但有关的内容在后续学习中将多次涉及,所以十分重要。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帮助学生较深入地认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理解ATP与ADP之间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以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只有在ATP直接供能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并加深领会活细胞之所以能够经历生长、增殖等生命历程,是与ATP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分不开的;当理解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ATP在代谢中的作用后,又能为进一步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以下能力:一定的自学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联系旧知进行新知学习迁移的能力和及时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学生通过前阶段学习,已学知识包括:细胞内三大能源物质的功能、有机物中都贮存大量的化学能; “动力工厂”线粒体、“能量转换站”——叶绿体等与能量有关的细胞结构。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供给; 酶的催化特点等。这些都为他们展开本节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对于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何被细胞利用的认识还极为有限,因此在理解“能量代谢与ATP的关系”、“ATP与ADP之间的转化”上都可能存在困难。 四、学习目标确定:1、比较分析ATP与ADP,知道并能简述ATP的化学组成(ATP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及特点。
2、能正确掌握并写出ATP分子简式,并知道简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含义,养成自主学习和归纳知识能力。
3、解释ATP与ADP相互转化,尝试小组合作参与ATP合成与分解模型构建,养成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合作精神以及建构知识的能力。
4、分析比较ATP与ADP结构简式,体验构建的模型,掌握并写出相互转化反应式。
5、理解ATP的形成途径和ATP的利用,认同ATP与ADP相互转化并非可逆反应,培养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渗透STS教育。
6、理解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加深理解ATP作为细胞能量“通货”的含义,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形成途径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六、教学策略(特色):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多维学习”教学策略。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模型与挂图、综合归纳与纲要性相结合的板书,实现现代与传统学习工具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体验并直观理解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比较突出的方面是:
1、以“学案”的填写为主线落实知识点;
2、重视运用知识认知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环节的导入:把有关实验与研究资料用于教学环节新课引入与过渡,既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地学习新知识,也培养分析实验的能力;
3、同时创造性的把模型建构活动引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培养发现问题、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安排1课时) (一)课前准备
正式上课前预先把每套教学模型卡(放在信封中)发到四人小组,同时也把学案发到每个学生中。
(二)课堂实施
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3分钟)
2、引景激趣、阅读教材、自学新知(6分钟)
3、建构模型、比较推理、建构知识(20分钟)
4、讨论归纳、整固提高 (11分钟)
(七)主要板书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唐代杜牧3、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糖类2、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是 。脂肪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复习回顾这其中的能量能不能直接被生物体利用呢? 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水使之混合,置于暗处,可见试管内有淡黄色荧光出现,约过15分钟荧光消失,进一步实验如下: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15min暗处无荧光
出现
有荧光
出现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ATP储存有大量的能量,
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储存的能量相对
来说少,但能被
直接利用 据计算,一分子葡萄糖所含的能量是一分子ATP所含的能量的94倍。能量≈≈ATP——细胞的能量“通货”
(直接能源)“ATP究竟有何结构特点使其能充当能量通货的角色?” 三磷酸腺苷A-P~P~P腺苷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三二磷酸腺苷A-P~P二两一一、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阅读相关教材填写学案~ ~A–P~P~P(30.54kj/mol)容易水解和重新形成,释放和储存大量的能量。
1、化学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ATP元素组成:CHONP ATP( 三磷酸腺苷)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三个磷酸基团2、结构简式:A-P~P~P资料2:
一正常人体中ATP和ADP总量很少,基本保持一定,约为2mg~10mg,但一个成年人静止状态下一天将有40kg的ATP发生水解,ATP的含量很少需要却很多,生物体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呢?资料1:科学家在研究细胞ATP的含量与氧含量关系时得到如下图的实验结果,此图说明了什么?ATP含量 O2含量 此图说明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使生物体内部总保持一种稳定的供能环境。A-P~P ~P(ATP)图中的两种酶
是否相同 ?阅读教材 P88~89第二段,尝试解释以下图解:二、ATP和ADP相互转化断键合成酶分解酶 分组建模活动步骤和要求:
1、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各拿一个卡片。
2、拿能量卡的先出示卡片,其余各人根据已学知识出示卡片正确的一面。(每张卡片正反两面至少要使用一次)
3、每完成一轮,每人均要向大家说明出示该面卡的原因,大家一起分析有否出错卡。
4、四人轮流交换卡片后,再次重复建模 (分别模拟合成和分解各一次) ,促进知识内化。【模型建构】三、 ATP的形成途径和利用 归纳巩固 左→右:ATP分解:释放能量 右→左:ATP合成:需要能量思考问题:上述是否可逆反应? (阅读书P89第二段~P90后填写学案) 用于进行性肌肉萎缩、脑出血后遗症、心肌疾患及肝炎等的辅助治疗适用症:与生活的联系四、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氧化分解转移
能量ADPATP直接
利用+能量大脑思考主动运输肌肉收缩CO2+H2O线粒体细胞内各部位放能反应吸能反应合成酶分解酶生物放电+Pi阅读分析教材P89最后一段后,填写学案。 3.ADP转变为ATP需要(??? )
A、磷酸、腺苷、能量、酶????B、磷酸、腺苷、能量
C、腺苷、能量、酶????????????????D、磷酸、能量、酶 1、 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
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高能磷酸键内 D、腺苷和磷酸基连接键内 C2、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D过关检测D5、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 )
A、呼吸作用、渗透作用?????B、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主动运输4、心脏跳动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C6、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
A、神经冲动的传导 B、植物吸水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细胞有丝分裂 BDA三、 ATP的形成途径和利用 主要板书一、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二、ATP和ADP相互转化四、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ATP这部分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运用多元情景(零钞比喻、实验和研究资料分析)引入教学环节导入与过渡,运用学案导学与模型建构活动相结合方式,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结 语 谢 谢!
请各位不吝赐教!课件23张PPT。“能量的通货——ATP”广州市第97中学 生物科 陈美贞 一、教学理念——以新课标、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 1、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及“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
2、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 ”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运用类比法教学法 附表:必修一课本中涉及到类比推理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章节中渗透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的教学要求 1、类比教学法的概念 根据两个对象在许多属性上相同,便推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用图式表示为:
甲对象具有属性a,b,c,d
乙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乙对象也具有属性d 以学生熟悉的概念和物体来讲解一个新的概念、原理、原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2、类比教学法的功能?帮助学生建立抽象事物的原理原则(Clement,1993)。
?能克服迷思概念达成概念转变(Brown,1992)。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uit,1993)。
?有助于发展学生批判性的思考(Middleton,1991)。
?能帮助学生解题(Black & Solomon,1987;Middleton,1991)。
?自发性类比有助于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同时能刺激学生抽象思考,进而帮助学生达成概念发展(Wong,1991)。
?是促进科学发明与发现的重要因素(Middleton,1991)。二、教材分析2.1 内容与地位、作用地位:对学生理解细胞的能量供应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用:落实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 内容:二、教材分析2.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写出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b.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c.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运用类比推理法,理解 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生成和消耗特点,总结其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结合内容,以课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2.3 教学重点(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特点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确立的依据:重点(1)(2)(3)均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重点(3)是为落实《标准》所提倡的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观点而确立的,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搞清楚细胞供能的机制,从而理解课本标题中ATP作为“通货”一词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2.4 教学难点确立的依据:难点(1):预测学生有抽象性思维的缺陷;难点(2):预测学生在把物质的循环等同于能量的循环,误认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为可逆反应。(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特点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3):预测学生不能把握糖类等有机物与ATP作为能源物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恰当地运用类比推理法去理解“通货”二字的含义三、学情分析1、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
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 ; 2、知道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
3、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
4、类比推理法的运用处于雏形阶段;
5、初步建立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但不完善;学生的起点能力:学生的达到能力:1、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2、新课标的能力要求: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四、教学方法与设计4.1 教学方法实施“探究—发现—类比—解释”的学习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四、教学方法与设计4.2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设疑引入小组合作归纳小结师生讨论师生总结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 通过多处“设障”、“布惑”, 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 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 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法、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 收效: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恰当的类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堂时间的控制-反馈要及时; 争议性的问题--教师点拨要更精练;
鼓励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存在问题与相应措施:谢谢聆听!设计意图:
通过熟悉的分子结构,利于学生 理解ATP的结构特点 利用磁吸在黑板上表示ATP与ADP的结构ATPADP设计意图:
进一步直观地表示出ATP与ADP的结构特点与区别, 为下一步表示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埋下伏笔 。结合课本图在学案上以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要求:学生的类比思想:教师启迪的类比思想: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理科知识上达到类比推理,预测学生会按照图5-6只写出ATP的合成,忽略了ATP的水解过程。同时,为引出两者相互转化的特点埋下伏笔ADP + Pi + 能量 ATP结合课本图在学案上以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学生的类比思想:教师启迪的类比思想:设计意图:
引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是否是一个可逆反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讨论利用磁吸在黑板上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ATPADP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比化学反应式与该流程图,哪一个更科学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预测学生会误认为物质和能量都能循环PiPi能量能量对ATP的生理作用进行比喻生命活动 各种形式的能量糖类等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ATP是细胞内能量的“通货”转化直接提供坐公交车一块钱现金活期存折设计意图:
让学生讨论“通货”的含义,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说出各种可能性的“比喻”电池煤矿听音乐课件16张PPT。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南武中学 赵群英从学科知识体系看:
是重点
是建立知识网络的重要一环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能源物质和能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有机化学知识,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一知半解。
2、学生的能力基础
了解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具有一定的读、思、议、练等学习能力。教学
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一)知识与技能: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三维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模型建构,认识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的如何生成和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三、三维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三、三维目标四、教学策略(一)指导思想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者应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探索并建构新知识。
2、追求高效益的生物课堂
教学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并以原有图式为基础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主动去焊接“空白”所造成的裂缝,从而增加课堂的“有用功”。四、教学策略(二)教法选择
以启发式自主建构为主,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实验教学。(三)学法指导
综合了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创设情境,回顾主动运输,引出ATP↓模型建构,理解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实验分析,联系生活认识ATP的利用 ↓问题导学,突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总结归纳,构建概念图,形成性检测练习↓拓展延伸,激发探究新的知识“空白”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回顾主动运输,引出ATP根据生活创设情境,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既巩固了旧知(主动运输)又引出新知(ATP),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要求。 给Na+ 运输提供能量的是什么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曾接触过它?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模型建构,理解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感性认识 理性学习『即时检测』
1.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为( )
A、A—P—P~P B、A—P~P~P
C、A~P~P—P D、A~P~P~P
2.一分子AT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数目依次是( )。
A、1,2,2 B、1,2,1
C、1,3,2 D、2,3,1
3.以下哪个化合物中不含有P元素( )A、核苷酸 B、磷脂 C、脂肪 D、ATP
4.ATP中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内
A、腺苷B、磷酸基团C、腺苷与磷酸基团连接键D、高能磷酸键形成新知 在有效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案任务驱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建构新知识。ATP作为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代谢中有什么用途?实验分析,联系生活认识ATP的利用 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激发兴趣,渗透对照实验的有关原理,承前启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讨论交流ATP供能时,释放哪个化学键中的能量?可形成哪些产物?问题导学,突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①ATP供能时,释放哪个化学键中的能量?
②ATP供能过程中,可形成哪些产物?
③ATP若要转化成ADP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④在细胞中,ADP若转化成ATP需要些什么条件呢?
⑤能不能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用示意图表达出来呢?
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这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⑦在ADP转化成ATP所需的能量从哪里来呢? 通过设置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建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新知,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运用比喻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关系形象化,突破教学重难点。总结归纳,构建概念图,形成性检测练习加强理解记忆,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拓展延伸,激发探究新的知识“空白”
1、若向刚切下的萤火虫的发光器上滴加葡萄糖溶液,你认为会发出荧光吗?为什么?
2、1954年美国人阿龙用叶绿体加上ADP和磷酸,照光后得到ATP。那么,ATP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到是如何生成的呢?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探究,理解知识的螺旋发展过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