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调色板》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认知领域:品味四季色彩,了解色彩魅力。
◆操作领域:利用所掌握的色彩知识画一幅关于四季的色彩画。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利用三原色调配出其它色彩。
教学难点
◆学会用色彩表现四季景色的特征。
◆学会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片、纸张、颜料,塑料杯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呈现的色彩也不一样,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假如要用一种色彩概括这个季节你会用哪种颜色?(请两位学生回答)
生:秋天,金黄色
冬天,白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四季色彩的变化。首先我们来认识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看两张图片,春天的色彩主要有哪些颜色?
生:绿色、嫩绿、嫩黄
师:绿色象征着生命。慢慢的我们来到了—夏天。这是一个万物蓬勃发展的季节,主要有哪些色彩呢?
生:翠绿、墨绿
师:过完最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老师最喜欢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主要有哪些色彩呢?
生:金黄、橘黄
师:秋天,到时都是金黄色,我们可以带上画板、纸、笔,去外面写生,把大自然的色彩画出来。
秋天过后,是最有特点的季节—冬天,到处都是白茫茫,但我们广东想看到白茫茫的雪,是非常难得。如果我们用色彩表达冬天用的最多颜色是什么?
生:白色、灰色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色彩课,一起探索色彩的规律,用我们绚丽多彩的色彩去描绘大自然,表现春、夏、秋、冬。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课题—我们的调色板。
师生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知道的知识范围内,回答问题,探究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更让他们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课文知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
知识讲解
认识色彩
一、色彩的形成:
“伸手不见五指”—无光便无色
物体呈现颜色是光线照射的结果,光产生了色彩。光是色彩之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实际上都是光的杰作。
师:白色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同学们看到什么颜色?
生:红、黄、蓝、绿、紫
师:那我们来感受一下光的魅力。蓝光、黄光、橙光。光可以改变物体的颜色,可以让物体变的更美。
二、色环:
12色、16色、24色、36色,甚至更多。
三、色彩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白色最高,黑色最低) 例如:淡黄、中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例如:蓝色加其它颜色越多就越不纯。
(1)三原色:红、黄、蓝
展示:三杯颜色
(2)间色: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也叫二次色。
师小实验:三杯原色水,用等比的两种颜料进行调配,展示给学生,观看色彩的变化。
红与黄——橙色
黄与蓝——绿色
红与蓝——紫色
生小实验:注意比例和色彩变化,总结各两种不同的颜料能生成什么颜色?
(3)复色。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
(4)同类色:在24色相环中,20度或15度范围内色彩)。如:深蓝到浅蓝
(5)邻近色:色相比较接近的颜色。色环上120°以内的相邻颜色,互为邻近色。
(6)互补色:色环上成180°的一对色均为互补色。三原色中任意两个混合,和另一个互为补色。最基本的互补色:
红和绿
黄和紫
橙和蓝
四、色调:
色调在人视觉感受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
(1)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象征着:太阳、火焰。
(2)蓝色、绿色、紫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 蓝天。
(3)黑色、灰色、白色 --为中间色调
考一考:展示冷色调和暖色调图片,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两位学生回答)
师:分辨色调主要看颜色的多少,面积最多颜色的色彩,就是什么色调。
认识色彩的基础知识,生动直观的实验,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
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的形成、色彩三要素、三原色等、增长知识。
三、知识拓展
一、色彩的感情
红色:热情、兴奋、喜悦
黄色:希望、乐观、权利
紫色:优雅、神秘、高贵
拓展知识,认识色彩的感情。
认识色彩的感情,更好的认识色彩。
四、表现与创造
用色彩表达自己在某一季节的某种感受。
要求:
1.选用其中一种表现方法(抽象、写实、写意);
2.色彩丰富,体现季节特点;
3.画面构图富有想象力;
4.画面能表现内心的情感。
学生动手绘画,感受色彩,感受大自然。
掌握色彩的色调和色彩冷暖关系。
课后
小结
学生能较好的认识色彩,能够分辨美术作品的色调,掌握了色彩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学生存在对绘画色调的把握不够,在绘画大自然的色彩中,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