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10.1辽阔的海域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 八下 10.1辽阔的海域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2 17:0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
第一节 辽阔的海洋
教学目标:
1、学生读图掌握我国主要海域的名称、位置及各海域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领海的划分,通过近几年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不断受周边邻国的打扰的实例,培养学生热爱海洋国土,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情感与信念。
3、学生读图掌握我国主要的岛屿,了解我国海岸线的类型。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海域、岛屿、海岸线类型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国土,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情感与信念
教学难点:
1、海岸线不同类型及其分布

2、我国管辖的各类海域及我国享有的权益。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策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学习了我国辽阔的黄色国土,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蓝色国土
播放《我爱着蓝色的海洋》歌曲并配上我国各海域景观图
学生根据图片判断属于哪个地区
学生欣赏歌曲及景观
复习旧知识
美育,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蓝色国土的美丽
学习新课
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
主要海域
主要岛屿
海岸线
课堂小结:
小调查:我国的领土包括了哪些?总面积大约是多少?
展示材料:一个令人吃惊的现状
学生分为五组,回答一问题可得10分,最终积分最高一组者可以要求其他任意一组表演节目
提问:我国管辖的海域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教师简单介绍我国在不同的管辖海域下享有的权益
课件展示钓鱼岛,中业岛等并补充学生的实例中的一些过程
提问:为何会有这些事件的发生?
课件展示海洋的价值:资源、航运。
活动:读教材第99页文字材料及图10-1-1,完成活动:
1、请在黑板图中填写我国主要的海域
2.指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间的大致界线。
3、指出我国的内海
4、指出我国主要的海峡
展示“中国海域图”,动画播放四大海域的分界线、内海、海峡
读图:“中国海域图”
找出我国的三大岛屿
找出主要的群岛
3、仔细观察地图,我国的群岛主要分布在哪些海域?
教师介绍崇明岛冲积过程和舟山群岛
过渡:展示“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分布图”
提问:为何我国人口和主要经济发达城市集中沿海地区?
读教材第99页图10-1-1及100页文本、阅读“我国的海湾 与河口”,完成活动:
1、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湾及入海的河流
2、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港口城市,并说出他们所濒临的海。
3、说出我国14个沿海省级行政区域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岛屿海岸线分别有多长?大陆海岸线北起哪里南到哪里?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指导读图:主要港口看图例符号。展示不同类型的海岸景观
并作简单介绍
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海洋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
领陆:约960万平方千米
领海: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及其上空(领空)
学生自己默读,并对自己內省是否也是像材料展示的那样对祖国的国土了解甚少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并根据“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示意图说出相关的内容
各组发言,说一说,近几年来我国海洋国土受到侵犯的实例(钓鱼岛、黄岩岛事件)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各种鱼类、石油、天然气、空间资源等
学生到板图上正确的位置填写主要海域的名称
在课件的“中国海域图”上指出四大海域的分界线、内海、海峡
各组学生共同读图,找图,
1、请学生到课件中的地图上指出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指出舟山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等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各组回答这5题,1、2、5题直接回答,3、4题指图
杭州湾、长江、钱塘江
南通、上海、舟山、宁波…主要濒临东海
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香港、澳门
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
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
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鸭绿江口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可分平原海岸、山地海岸和生物海岸
欣赏不同类型的海岸景观
学生小结知识点
明确我国国土的辽阔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确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主要海域基本情况
知道海湾河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掌握我国海岸线的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反思:《辽阔的海域》本节知识点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导向,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读图、填图、指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再补充点景观图片和课外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下来,发现有些问题的设置措辞稍有模糊,要求学生的目的不够明确,让学生产生了歧义,经修改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