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诗经两首·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指导】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加以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采薇》
●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 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 象弭鱼服(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 四牡骙骙( )
2、 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常之华( ) 犭严 狁孔棘( )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岂不日戒( )
(3)古今异义
不遑启居 古义: 今义:
君子所依 古义: 今义:
小人所腓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薇亦作止( ) 曰归曰归( ) 靡室靡家( ) 忧心烈烈( )
载饥载渴( ) 忧心孔疚( ) 今我来思( )
●探究案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试赏析。
明确:
3、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采薇》参考答案
预习案:1、略
2、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
(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义:启发;居住
君子 古义: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4)
1、《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句:“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3、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训练案:
1.D;2.C;3.C;4.D;
5.(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