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29【提高】《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知识讲解,巩固练习):29【提高】《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12 09: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原则及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及解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知识网络】
/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2019?甘南州中考)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O2 B.CO C.CO2 D.H2
【思路点拨】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X+4NaOH═2Na2CO3+6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X的化学式。
【答案】A 【解析】由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据此可知,
反应前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钠原子4个;
反应后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钠原子4个;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X中含有6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O2。
故选A。 【总结升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在解题时要注意对这两类数字的处理。
/2.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16
101
4
反应后质量/g
m
20
0
89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2)表中m值为 。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答案】(1)C ABD (2)16 (3)分解反应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ABD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C的质量减少(反应了)101g,B的质量增加(生成了)4g,D的质量增加(生成了)85g,A的质量增加(生成了)12g。
【总结升华】解该类题时,首先要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改变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
举一反三:
【变式】(2019·南宁中考)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答案】C
【解析】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对各物质“身份”的确定,即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一定是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一定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或无关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设物质的总质量为m,则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为:甲0.7 m、乙0.14 m、丙0.06 m、丁0.1 m,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为:甲0.42 m、乙0.08 m、丙0.4 m、丁0.1 m。丁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但也可能是无关杂质,A错:甲的质量由0.7 m减小到0.42 m,减小0.28 m,说明甲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是0.28 m,乙的质量由0.14 m减小到0.08 m,减小0.06 m,说明乙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0.06 m,丙的质量由0.06 m增加到0.4 m,增加0.34 m,说明丙是生成物,且反应中生成丙的质量是0.34 m。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错。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是0.06 m∶0.34 m,即3∶17,C正确;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是0.28 m∶0.34 m,即14∶17,D错。
类型二、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按下列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⑴酒精燃烧 ;
⑵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
【答案】C2H5OH+3O2/2CO2+3H2O 2NaOH+CO2 = Na2CO3+H2O
【解析】酒精燃烧中反应物为C2H5OH和O2 ,生成物为CO2和H2O,反应条件为点燃,然后配平化学方程式。
【总结升华】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4.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Cl2=HCl+HClO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 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答案】B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确定A、B、C、D的化学式,然后可写出化学方程式:H2O+Cl2=HCl+HClO。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D的化学式为HClO,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算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属于单质。 【总结升华】题图中直观反映了A、B、C、D各物质的分子构成及化学反应的实质。认真分析微观示意图就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CaCO3+2HCl==CaCl2+H2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 C2H5OH+3O2/2CO2+3H2O D. CH4+2O2/CO2+2H2O
【答案】D
类型三、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得C、D的质量比是18:88;因此生成8.8gD时,生成C的质量是1.8g;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1.8g+8.8g-2.6g=8g;所以B与D的质量比为10:11。
【总结升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常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等方面考虑。 /6.56g铁丝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四氧化三铁?(精确到0.1g)
【答案】   解:设可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X。   3Fe+2O2/?Fe3O4     168       232      56g      X    / 168∶232= 56g∶X
X=77.3g   答:56g铁丝完全燃烧可生成77.3克四氧化三铁。
【解析】首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再把已知量、未知量写入相应物质的下面,然后列出比例式,求解。
【总结升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注意解题格式和步骤一定要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举一反三:
【变式1】加热31.6g高锰酸钾,当得到3g氧气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MnO2  C.KMnO4、K2MnO4和MnO2    D.KMnO4和K2MnO4 【答案】C
【解析】由2KMnO4/K2MnO4+MnO2+O2↑可得出:加热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3.2g,现只得到氧气3g,表明高锰酸钾加热后没有完全反应,故选C。
【变式2】若有Ag氯酸钾与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同时会生成氯化钾 。
【答案】A+B-C C-B
《化学方程式》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分子的种类
2.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式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a=3n C.a=m D.2b=2m+n
3.(2019?北京中考)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5.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的是( ?)
A.P B.H2 C.S D.C
6.某同学称取一定量的表面有铜绿的铜粉,用敞口耐高温容器盛装,在空气中充分加热(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冷却后再称量该容器中固体物质的质量,结果是(  )
A.质量减小 B.质量增大
C.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7.杨欣同学用16g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她将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得到所需氧气后即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4.4g。则试管中剩余的物质是(  )
A.K2MnO4 B.MnO2和K2MnO4
C.KMnO4和K2MnO4 D.MnO2、KMnO4、K2MnO4
8.现在有化学反应3X+Y=Z,若将agX和bg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a+b)g B.小于(a+b)g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9.已知2FeSO4+6Na2O2=2X+2Na2O+2Na2SO4+O2↑,生物X的化学式为(  )
A.Na2FeO4 B.Na2Fe2O3 C.NaFe2O4 D.Na2FeO3
10.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反应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 CH4完全燃烧生成8g CO2
D.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1.铜与稀硝酸发生如下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O2 D.N2O
12.(2019?衡阳中考)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3.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①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单质? ②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③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④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填空题
14.(2019?益阳中考)科学家最近在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
/
请补充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O2/5CO2+      。
15.在食盐中加入KIO3有益于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利用化学反应:5X+KIO3+3H2SO4=3K2SO4+3I2+3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三、计算题
16.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当产生1g氢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
17.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放应后,生成D16g,则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
18.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 。
19.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4gCuO充分反应,那么在理论上应获得单质铜的质量为 。
20. (2019?义乌市中考)将氧化铜和氧化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当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这些参加反应的氧化物中,铜、镁元素的质量比是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
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故选A。
4.【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解释,A、B、C三项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答案】B
【解析】由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计算出此种元素的质量比,如:
P2O5:m(P)∶m(O)=6.2∶8
H2O:m(H)∶m(O)=1∶8
SO2:m(S)∶m(O)=8∶8
CO2:m(C)∶m(O)=3∶8
比较得到相同质量的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最多。
6.【答案】D
【解析】铜绿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使固体质量减少,铜绿分解后里面的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使固体质量增加,即铜绿分解时质量减少,铜与氧气反应时质量增加,而题中未说明铜绿和铜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加热的时间也不知道,故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所以本题选D。
7.【答案】D
【解析】KMnO4加热分解时会生成MnO2、K2MnO4和O2,O2为气体,则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为MnO2和K2MnO4;如果反应没有完全,则固体中还有KMnO4,因此A、C均可排除。再由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差求出氧气质量为:16g-14.4g=1.6g,然后根据KMnO4和氧气的质量关系求出反应的KMnO4为15.8g,而KMnO4原来有16g,说明KMnO4没有完全反应。答案为D。
8.【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如果a∶b正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Z的质量为(a+b)g;否则其中有一个过量,有剩余,那么生成的Z小于(a+b)g。 9.【答案】A
【解析】本题解题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10.【答案】A
【解析】已知2SO2+O2/?2SO3,每2分子的SO2和1分子的O2反应生成2分子的SO3,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变化,B错。根据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知8gCH4与32gO2完全反应生成22gCO2和18gH2O,C错。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化合物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错。
11.【答案】A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左边比右边少2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应为NO。
12.【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质量增加了7.2g﹣4g=3.2克,是生成物;a质量减少了6.4g﹣5.2g=1.2克,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反应物还少2克,所以b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从而可以解答。
A、由表格信息和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故A错误;
B、d质量不变,做催化剂或者是杂质,故B错误;
C、b是反应物,反应后物质b的质量为3.2g﹣2g=1.2g,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
13.【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B增加了8.7g,C减少了31.6g,D增加了3.2g,则A一定增加了19.7g,因此反应后密闭容器内A的质量=19.7g+19.7g=39.4g。反应表达式为:C→A+B+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①正确。设A、C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x、y,则有197X∶158Y=19.7g∶31.6g,,解得x∶y=1∶2,故④也正确。 ??
14.【答案】C5H4 2H2O
【解析】 由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模型图,1个该化合物的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5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4+6O2/5CO2+2H2O。
15.【答案】KI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由此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KI。
16.【答案】8g
【解析】此题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也可利用“元素守恒法”解答: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因此,当产生1g氢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8g。
17.【答案】5︰2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当A完全放应后,生成D16g,表明参加反应的C为16g-10g=6g。 B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g︰(10g-6g)=5︰2。
18.【答案】16:9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因为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所以当生成4.4g?R时,同时生成3.6g?M;根据4.4g?R与3.6g?M的质量之和等于1.6g?X和Y的质量之和,得出Y的质量是6.4g,所以,Y与M的质量比是16:9。
19.【答案】3.2g
20.【答案】2: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