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课件(共6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2 19:0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同时认识周瑜、曹操、鲁肃人物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dù jì cáo dū gān lǔ mǎng yán
妒忌 曹操 都督 甘心 鲁 莽 迟延

màn sī zhài léi nà yuán chéng
幔子 私自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推却 探听 调度 弓弩手 军令状 自有妙用

饮酒取乐 顺风顺水 神机妙算

léi 擂鼓
lèi 打擂


tiáo 调解
diào 调职
xiàng 丞相
xiāng 相信
神机妙算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妙:巧妙;算:谋划。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断情势,决策高明。

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
忠厚老实
联合抗曹
看了这段原文,你明白鲁肃为什么帮助诸葛亮了吗?
从中感受到什么?
你想知道孔明所说的不告诉周瑜的是什么事吗?(四十五、四十六回)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请看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日积月累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东吴招亲——赔了夫人又折兵
歇后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秘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 神出鬼没
诸葛亮哭周瑜 —— 假戏真做
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成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
诸葛亮斩马谡 —— 不念旧情
诸葛亮焚香弹琴 —— 故弄玄虚
成语: 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日积月累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 味同鸡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心甘情愿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推却:拒绝,推辞。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才干 —( ) 推却—( )
惩罚—( ) 吩咐—( )
才智
处罚
推辞
惩罚—( ) 齐全—( )
秘密—( )
奖励
短缺

叮嘱
公开

1.读读课文,分析人物关系
神机妙算
借造箭加害
周瑜

鲁肃
诸葛亮
曹操
借箭
依靠
挫败
打探
帮忙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么?
按事情发展
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周瑜很( )诸葛亮的才干,用(      )来为难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 )。
诸葛亮用( )的妙计来对付周瑜的暗算,这是草船借箭的( )。
诸葛亮如期( ),周瑜的阴谋(  ),这是草船借箭的(  )。
妒忌
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起因
草船借箭
经过
交箭
失败
结果
故事起因
       周瑜借战事紧急,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于他。
  表面起因:
  实际起因:
故事经过
  诸葛亮借助鲁肃的帮助,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故事结果
       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密布置,如期交箭。
       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阴谋。
  表面结果:
  实际结果: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默读故事起因
填词:试探 心中暗喜 威胁 迫不及待 明知故问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心中暗喜
迫不及待
试探
威胁
分析人物的心理:
周瑜是一个 人。
步步紧逼、险恶
分析人物的心理: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          
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说:“…我愿立军令状…”

胸有成竹
态度坚决
将计就计
笑了笑
填词:将计就计 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脱口而出
诸葛亮是一个 人。
胸有成竹、有胆有识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


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
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不顾个人恩怨,
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才答应三天造十
万支箭,并且愿意立下军令状
自读经过部分,请你思考: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3、谁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自读故事经过
说说借箭经过: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回营
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借箭的准备工作
1、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
2、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
为了增大受箭面积。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
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一字摆开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虚张声势)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为了使敌人不明真相。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哪些人看到了?他们看到这场大雾,心情会怎样?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假如你是曹操,怎么读这个句子?
9
  “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
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
诸葛亮鲁肃在船内饮酒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去了,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说的话对不对?找一找有关句子来说明。这又读懂了什么?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本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笑谁?他算到了什么?
10
领悟诸葛亮的笑
诸葛亮的笑很有深意。
他是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他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知底细,是宽厚友善的笑;
他是在笑周瑜,笑周瑜计策落空,拿他无可奈何;
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了英雄本色。从诸葛亮的“笑”中,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还,省去掉头的时间。足见诸葛亮的过人智慧。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顺风顺水”说明什么?
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
课文还有哪个地方显示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的句子?(第7节找)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自读结果部分,请思考:
自读故事结果
诸葛亮巧妙安排:
一妙:青布幔子遮船,曹军看不清虚实。
二妙:草靶子排在船两边,吓唬曹营军士,还可以保护自己。
三妙:二十只船一字排开,两面受箭,面积大。保证了借箭的数量,保持了船的平衡。
四妙:二十只船来去顺风顺水,曹军望船兴叹。
五妙:船上军士擂鼓呐喊,虚张声势。
1.知天文
“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各自会是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吃惊;而诸葛亮则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他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1.知天文
哪儿看出他上知天文?
2.懂地理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
3.懂地理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4.识人心
(1)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哪儿看出他算准了曹操不会派兵?
4.识人心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曹操:谨慎多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你认真思考体会。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思考:从这句话你了解鲁肃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吗?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5.计划周密:
连船
靠近曹营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受箭
调转船头
再受箭
谢箭回营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周瑜到底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
诸葛亮 周瑜
智商 “借”箭 造箭
胸襟 宽厚待人 把握全局 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
才能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

晓地理
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有胆略,擅长识人
心胸宽广,顾全大局?
通天文,熟悉气象
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请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曹操:生性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易出击 。
写法:人物性格鲜明。
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
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华卓越。
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
接受任务 诸葛亮 有知识
借箭准备 有胆量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有肚量
如期交箭 有计谋
知人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