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2 13:4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公元7世纪,通过改革进入封建社会的亚洲国家是 ( )
A.日本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法兰克王国
2.日本大化改新规定,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佛教传播
C.减轻农民负担 D.加强中日交往
3.“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第三……”根据你的推断,颁发诏书的是 ( )
A.孝德天皇 B.穆罕默德
C.伯里克利 D.源赖朝
4.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2世纪,出现100多个小国
B.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古代日本模仿中国进行了一次改革。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内容相关的有 ( )
①改革模仿中国汉朝政治经济制度进行
②这次改革名称为大化改新
③改革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
④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长于模仿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这说明 ( )
A.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B.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
D.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
7.“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的扩张
C.大化改新 D.马可·波罗来华
8.下列关于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B.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C.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D.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
9.阿拉伯半岛南靠阿拉伯海,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北面与亚洲大陆主体部分相连,总面积达32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这一地区基本统一最早是由谁完成的 ( )
A.穆罕默德 B.释迦牟尼
C.汉谟拉比 D.查理·马特
10.2017年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针对七个主要伊斯兰国家的“禁穆令”……“禁穆令”出台以后,遭到了美国西海岸民众的普遍抵制。伊斯兰国家的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1.下列主张符合伊斯兰教的是 ( )
A.信仰“救世主”
B.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C.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D.信仰真主安拉
12.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哪一地区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 )
A.君士坦丁堡 B.麦地那
C.麦加 D.耶路撒冷
13.阿拉伯帝国建立时,中国正处于哪个历史时期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它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它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医学集成》 B.《医典》
C.《大唐西域记》 D.《天方夜谭》
15.“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组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1)面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局势,在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涌现出了哪两位力挽狂澜的人物,化解了危机?(4分)
(2)日本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
(3)阿拉伯半岛的这位历史人物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
17.日本因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文明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结合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材料一
/
(1)材料一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哪次重大社会变革?(4分)
材料二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中国隋唐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经济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2)通过对比表格,请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4分)
(3)这两则材料反映出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4分)
材料三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
(4)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学习了古代日本的这段历史后,你有何感想?(4分)
18.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给以后西欧文艺复兴很大影响。
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上,起了桥梁作用。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成果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人在传播东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8分)

第四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A
【解析】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
2.【答案】A
【解析】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故选A。
3.【答案】A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效法隋唐”。孝德天皇在位时期,仿效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故选A。
4.【答案】C
【解析】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不是新罗。C选项表述错误。
5.【答案】B
【解析】古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而不是汉朝,所以①不正确。排除①,故选B。
6.【答案】B
【解析】从“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可知,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是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故选B
7.【答案】C
【解析】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改革。A、B、D三项不符合“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故选C项。
8.【答案】C
【解析】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9.【答案】A
【解析】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0.【答案】C
【解析】伊斯兰国家的人民信奉伊斯兰教。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故选D。
12.【答案】B
【解析】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故选B。
13.【答案】C
【解析】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建立。此时,正值中国的唐朝时期(618—907年)。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医学集成》和《医典》是医学领域的经典。《大唐西域记》是中国的作品。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并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人。故选C。
二、
16.【答案】(1)孝德天皇。穆罕默德。
(2)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材料一所述的背景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材料二所述的背景下,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顺应历史形势,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7.【答案】(1)鉴真。大化改新。
(2)仿效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3)善于学习,长于模仿。
(4)善于学习是日本民族的特点。通过不断学习、改革和创新,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将其发扬光大。
【解析】第(1)问,依据图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从表格对比可以看出,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据此回答即可。第(3)问,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日本积极学习先进民族文化的特点,据此回答即可。第(4)问,可从日本民族的特点和长处着手,结合个人实际谈感想。
18.【答案】(1)态度:吸收、保存、传播。
(2)贡献:①保存并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②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③把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④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阿拉伯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第(2)问,围绕“传播东西方文化”,既要分析归纳材料,也要结合所学知识,全面整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