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6.2.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2 16:1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理解平行、相交关系,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应用,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理解平行、相交。
【教学过程】
一、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
学生说一说,并且讨论如何分类,教师引导总结。
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可以分为:
立体图形可以分为:
二、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
①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比较大小。
③角的分类。
④画角。
(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①三角形由什么构成?有几条高?怎么画三角形的高?
②三角形的分类。
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
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②如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
①圆的各部分名称。
②如何画圆。
③圆的特点。
二、巩固练习。
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整理平面图形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平面图形。
1.学生说一说以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特点。
(1)教师出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完成。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
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②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3)给四边形分类。
(4)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
二、周长与面积。
(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
(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的联系。(结合公式推导过程)
(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与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观念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
(1)上面这些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圆柱与圆锥可以各有什么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4)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立体图形
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
V=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
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
V正=a3 V长=abh V柱=sh
=a×a×a =s·h
=s·h

V=sh
(4)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a.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b.在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二、巩固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