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36分)
1.冬季是森林火警高发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风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加大火势 B.消防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森林中的枯枝、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实验二中高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楼房中逃生,身子应成站立姿势跑出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由实验二得到启发: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
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毂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6.如图表示城市居民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已知:,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竖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9.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直接加氢制取汽油。被同行誉为“催化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据此,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途径可有效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B.此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C.该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催化剂对转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锅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1.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2.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①;②。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反应①属于化合反应;(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3)使用灭火应有所选择。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1)(3) B.只有(2)(3) C.(1)(2)(3) D.没有
二、填空题(40分)
13.(10分)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等。(请举一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14.(8分)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1)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3)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请将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
15.(12分)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和少量、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和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I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
(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_________。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
~
~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________。
A B C D
(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问题。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4分)
17.(14分)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________,蒸馏水________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2) 在铜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铜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如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________(选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 出现现象②的原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_______________
(4) 用大烧杯罩住两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0分)
18.(10分)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二、
13.【答案】(1)煤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或石油)的着火点以下
(2)风能发电(或:太阳能发电;或:核能发电等,答案合理即可)
(3)[或:]
(4)C
14.【答案】(1)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AC
(3)
(4)
15.【答案】(1)混合物
(2)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答案合理均可)
(3)甲
(4)
16.【答案】(1)
(2)遇到明火
(3)
(4)B
(5)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答案合理即可)
三、
17.【答案】[实验探究](1)能燃烧 不能燃烧
(2)着火点
(3)先于 密度比空气大
(4)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集气瓶的上部
[拓展]“小火燃烧”是由于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较小,“发生爆炸”是由于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
四、
18.【答案】(1)
(2)解:设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
128 196
答: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为
(3)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 5 / 6